第451章 孔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1章 孔,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出現在自己面前的蔣瓛,朱元璋非常的滿意,道:
“都安排好了?”
蔣瓛回道:“是,家人喬裝打扮去了燕國,僕人也已經遣散。”
“臣再無後顧之憂,可以為陛下效死。”
朱元璋問道:“不後悔?”
蔣瓛堅決的道:“士為知己者死,能為太上皇為大明而死,臣死而無憾。”
朱元璋大笑道:“好,咱沒有看錯你。”
然後他臉色一肅,拿起提前準備好的詔書和令牌,冷聲道:
“從今天開始,你可以調動所有錦衣衛,可以調動不超過一個衛所的軍隊。”
“去山東將孔家給咱查清楚,所有的一切。”
蔣瓛雙手接過:“臣決不負陛下所託。”
然後沒有再多說什麼,轉身離開了。
朱元璋目送他離開,許久才收回目光。
拿孔家開刀,是他思考許久才做出的決定。
以前他雖然不喜歡儒生拿孔子拿理學壓他,卻並沒有真的想弄孔家。
很簡單,儒家的禮教為統治階級提供了法禮依據。
在你沒有辦法取代儒家之前,就必須要遵從他的思想。
然而,儒家本身就是對春秋以前,華夏的禮儀思想的總結。
又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已經是華夏文化的代表。
剝離儒家,就等於是自我毀滅。
就連陳景恪都認為,不可能拋開儒家,最多就是推陳出新。
說白了,就是用新思想重新詮釋儒家。
同時引入其他學派的思想,打破幾百年來理學對人心的禁錮。
這才是最適合華夏的道路。
當了這麼多年皇帝,聽陳景恪講了那麼多課,朱元璋也認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他就更沒有動孔家的心思了。
直到他退位之後巡視全國,親眼見到了孔家是如何囂張跋扈。
曲阜上上下下全都是他們的人,幾乎成了國中之國。
他們仗著衍聖公的身份無所顧忌。
草菅人命?奢靡……這些都是不值一提。
很多行為低劣的讓朱元璋都感覺下限被重新整理了。
用畜生行徑來描述,那都是對他們的褒獎。
當然,作為封建帝王,朱元璋有他的侷限性。
在他看來,只要大明國祚穩定,有點不和諧的地方也無所謂。
當初他要拿孔家開刀,曲阜人自己站出來反對,維護孔家。
現在被孔家魚肉,那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活該。
只要孔家一如既往的支援大明就可以了。
然而,孔家卻覺得這些還不夠,他們阻撓新政的推行。
因為新政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讓他們無法再作威作福。
不光是在曲阜地區阻撓,還私下聯絡保守派官員,一起抵制新政。
這才是最讓朱元璋無法忍受的。
不過當時的皇帝是朱標,他更希望用懷柔的手段,一點化解各種矛盾。
朱元璋也不想幹涉兒子治國,主要是他內心也有猶豫,所以就暫時將這個想法擱置了。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朱標病重,他不得不重新站出來執掌大權。
但直到此時,他依然沒有動孔家的想法。
畢竟,孔家的地位太特殊了。
動孔家就等於是和整個儒家開戰,這個後果太嚴重了。
然後山東、鳳皖(安徽)大旱改變了一切。
朝廷運送過去的賑災糧食,被孔家聯合當地官吏侵吞。
雖然只是一部分,但依然是觸碰到了老朱的逆鱗。
而且朝廷下旨免除災區所有稅收,孔家在曲阜依然正常收稅。
還聯絡周圍的大戶,提高佃戶的地租。
朝廷免稅那是朝廷的事兒,你種我的地就得交租。
啥?你說旱災絕收了?
那是你的事兒,和我沒關係,又不是我不讓老天爺下雨的。
此舉不知道逼死了多少人。
當這些訊息匯總到朱元璋這裡的時候,他是多麼的憤怒可想而知。
於是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讓他下定了決心。
既然你們不想活,那咱就成全你們。
正好為後世子孫解決一個隱患,也為景恪的《大同世界》推廣減少一些阻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