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麼我要做的就是肯定這個制度,然後指出其中的缺點,並給出一些建議。
不論這些建議最後會不會被採納,都能給老朱留下一個‘能人’的好印象。
“陛下,小子以為,科舉雖然有諸多漏洞,然它確實是數千年來最接近公平的取士之法。”
朱元璋心中也已經認同這個觀點,但還是不動聲色的道:
“哦?你此法的評價竟如此高?給咱好好說說其中的道理。”
陳景恪知道,別看深處皇宮,這種表現能力的機會並不多見,自己必須要抓住。
今天表現的好,才能獲取更多的話語權。
所以也沒有再遮掩,說道:
“先秦時期講究血統,權貴官吏多是父子相傳。就算出現替換的情況,也是從一個貴族轉到另一個貴族手中。”
朱元璋下意識的想要反駁,可仔細一想才發現。
先秦史好像還真是如此,哪怕是好多奴隸、平民出身的人,其實祖上也都是權貴,只是家道中落了而已。
真正祖祖輩輩是平民百姓的,貌似還真沒有。
有了這個認識,他就更加驚訝了。
這小子不會是要給我講史吧?
“不只是官位,就連學問也是權貴專屬,平民是沒有資格識字的。”
“音樂也只有權貴才能欣賞……所以孔子才會說禮樂崩壞。”
“孔子有教無類,將森嚴的血統政治撬開了一道縫……”
“秦商鞅變法,採用了軍功爵制,徹底打破了血統制度。”
“從此不論出身,只要上陣殺敵立下軍功,皆可為官封爵。”
“然軍功爵制亦有不足之處,獲取軍功爵的多位武將,多不通政務……”
“且民間有許多大才,並不擅於戰陣搏殺,也就無法靠軍功獲得官位,導致大量人才不為朝廷所用。”
“於是察舉制就出現了,其中最為著名,影響力也最大的,就是漢武帝首創的舉孝廉制度。”
朱元璋已經震驚了,他竟然真的在給我講史。
可是他一個十二歲的少年,還是學醫出身,又是如何梳理出這條脈絡的?
學?
就算從孃胎裡開始學,時間也不夠啊。
難不成真的有生而知之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