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6章 大唐三海寇,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帶進了大殿。
見禮已畢,崔耕輕咳一聲,首先開口,道:“竇相如此年輕就被國主委以重任,真是年輕有為啊!”
“哪裡,外臣德行淺薄,只是得了先祖餘蔭才得居此位。”
“哦?你的先祖是誰?”
“外臣的父親乃是渤海國前任左輔竇後裔。家父上個月去世之後,外臣才得居此位”
“原來如此。”崔耕點了點頭,道:“渤海國先是喪了君主,又喪了左輔,實在不幸。只是……”
說著話,他看向了身旁的大門藝,道:“當此之時,渤海國主又要兄弟相殘,那豈不是更不幸了嗎?乞乞祚榮和竇後裔的在天之靈,也不會安穩吧?”
“哪裡,話不能那樣說。”竇蘭陣陣有詞,道:“你們漢人有句話,叫做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大門藝雖為國主的兄弟,但他犯了國法,就應依律治罪。要不然,置我渤海國的律法於何地?”
崔耕當然可以說,所謂“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不是這麼用的。
但是,他深知這種口舌之爭沒什麼意義,索性道:“我大唐乃天朝上國,黑水國歸順大唐,天經地義。大門藝不願攻打黑水國,乃是正義之舉,本王理應庇護。如果,本王就是不交出大門藝,你們渤海國準備怎麼辦?和我嶺南道開兵見仗嗎?”
事到如今,崔耕已經想明白了。誠然,自己不想和渤海國打仗,難道渤海國還能想和自己打仗?他們攻打大唐,還能佔些土地。和自己水軍互毆,不過是兩敗俱傷而已,有什麼意義?大武藝在歷史記載中,乃是渤海國數得著的英主,難道就如此不智?
現在是麻桿打狼兩頭怕,就看誰先低頭了。
然而,出乎他預料的是,竇蘭既不強硬無比,也沒有委屈求全,而是站起來,微微一躬身,道:“是非對錯,暫且不談。我主剛剛登基,就發生了王弟叛逃之事。若就這麼算了,豈不是令渤海臣民輕視?所以,越王不想交還大門藝也成,請答應我渤海國三個條件作為補償。”
頓了頓,又補充道:“若實在不成,答應三個條件其中之一即可,總得雙方的面子上都過得去吧?”
竇蘭這麼說,真是足見誠意了。
崔耕道:“哦?到底是什麼條件?說來聽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