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6章 大唐三海寇,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耕搖頭道:“本王還真沒聽過。難不成,這所謂的三大海寇,真的實力非凡?本王沒聽說過,他們劫掠客商啊!”
“嗨,人家這三海寇發財的路子,並不在劫掠客商,您當然沒聽說過了。不過,他們的實力,確實是想當不一般。”
“哦?到底怎麼個不一般法?這三大海寇,指的又是何人?”
“所謂三海寇,指的是振州馮若芳,賊和尚吳令光,以及番寇張文休……”
然後,林知祥將這三大寇,簡要地介紹了一遍。
馮若芳的關係最簡單,他是振州的大土豪,手下海賊千人,奴婢萬人。
他手下這些海賊,並不全靠劫掠過活,主要依靠的這些奴婢的出產。至於這些奴婢,也不是買來的,而是劫掠而來。
每年馮若芳揚帆出海三次,捕上一艘波斯大海船就回返振州。不但船上的財物就歸其所有,就是船上的船長、乘客、水手,都成了他家的奴婢。
所謂振州,就是後世的海南三亞,天高皇帝遠。又因為馮若芳只劫掠波斯人,不劫掠唐人,官府對他的種種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所以,馮若芳基本上是半公開的做海盜了。其人家資豪富之極,據說每日燒的香料,就有一百多斤。
此人對崔耕來說,是最為人畜無害的。
第二大海寇,則是賊和尚吳令光。他據說和內地佛門,乃至官府貴人,有許多扯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專門向小海商收稅供奉佛祖。
若是不給,就說該人觸怒了佛祖,定遭報應。海商們大都迷信,就把錢交了。有那不信邪的,往往會遭到賊和尚吳令光手下的洗劫,船隻被洗劫,船上的人被殺死。
然而,儘管賊和尚吳令光做了那麼多壞事,時至今日,人們卻不知他的老巢在哪裡,只是有傳聞,好像是在扶桑。
當然了,像林知祥、俞鈴等大海商,是不會遭到賊和尚吳令光的勒索的,他選擇的物件,大多是沒什麼勢力的小海商。
其人對崔耕的威脅程度,也是排在第二位。
對崔耕威脅最嚴重的,則是番寇張文休,其人手下有海寇四五千人,盡皆悍勇無比,發財的路子是洗劫港口。只要做上一票,就能吃上好幾年。
最出名的一仗,是十年前洗劫了明州港口,捲走的錢財以千萬貫計,天下震動。
好死不死的是,渤海立國之後,也不知怎麼的,張文休被乞乞祚榮招攬了去,成為渤海國水軍大都督。
李隆基若是敢和大武藝翻臉,大武藝就敢令張文休襲擾沿海。只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朝廷定然苦不堪言。
至於崔耕?
嶺南道的主要收入是靠海貿,若是張文休襲擾沿海,劫掠過往船隻,恐怕要比李隆基難受的多。
所以,林知祥一聽到崔耕要和渤海國做對,就面色大變,趕緊阻止。
崔耕聽完了,也認識到了其中的嚴重性。不錯,嶺南道的海軍是厲害,但是,人家張文休不和你正面交戰,專門劫掠過往商船不就行了?大海茫茫,你怎麼反制?
崔耕道:“看來,欲破渤海國,就得先想法子,對付張文休了?不知林老爺子,對他有什麼辦法沒有?”
“沒辦法,沒辦法啊!”林知祥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道:“十年前,張文休就勢大難制,現在又有了渤海國做後盾,那就更難對付了。不如,不如……”
說著話,林知祥偷眼看向了大門藝。那暗含的意思,當然是把大門藝交出去了。畢竟,大門藝維護的是大唐朝廷,而不是越王崔耕,這裡面是有區別的。
崔耕要是實在愛惜臉面,和渤海使者達成個密約,不宣揚此事總行吧?渤海國與嶺南道又不接壤,想來也不願意和崔耕徹底撕破臉。
大門藝被他看得脊樑溝裡發涼,趕緊對崔耕道:“叔叔您答應了我的,可不能反悔啊!”
“這個麼……”
崔耕雖然不想像歷史上的李隆基那樣丟臉,但對於渤海國還真沒沒啥好辦法,事關嶺南道百萬百姓,他當時一陣為難。
蹬蹬蹬!
正在這個關鍵時刻,宋根海又在門外立定,道:“啟稟越王千歲,渤海國使者左輔竇蘭求見。”
渤海國是雙相制,有左右兩丞相。左輔掌民,右輔掌軍,地位僅在渤海王之下,相當不低了。
“這麼快?”崔耕稍微一沉吟,就道:“宣他進來。”
“是!”
功夫不大,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