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唐幽州城,就在後世的北平。只是佔地面積遠沒有北平那麼大,大概只相當於北平一區的樣子。

儘管如此,在當世也算數得著的大城之一,南北略長、東西略窄,呈長方形,城牆長達二十四里,城防堅固,各種設施俱全。城內有二十坊一市,百姓數十萬,還駐有五萬大軍。

當初要不是李隆基把幽州的守軍抽去了八成左右,僅餘一萬人。憑契丹人的本事,累死他們也攻不下來。

現在這個難題,轉移到了崔耕的頭上。

契丹軍一觸即潰,兵力倒是大部分保留了下來。現在幽州城內的契丹軍,達到了十萬之眾。

等契丹軍計程車氣恢復後,崔耕的大軍別說強攻幽州城了,就是正面在平地開戰,勝率也不過五五之數。

好死不死的是,由於唐軍給的壓力太大,可突於和李娑固之間的關係趨於緩和,開始一直對外。

所以,崔耕現在的處境前所未有的險惡起來。

可是,如今天下人的目光,都投到了幽州。城內幾十萬大唐百姓等著崔耕去解救,他總不能圍了幾天幽州後,就撤軍吧?

但是不撤?

稍一不慎,就是敗亡之局。

如果崔耕是大唐正常的將領倒是好了,援軍源源不斷而來,契丹沒有半點可乘之機。

然而現在,別說李隆基不願意派援軍了,有援軍崔耕也不敢要啊。誰知道那幫子援軍是敵是友,崔耕還得派一部分兵力,監視他們。

無奈之下,崔耕傳下命令,讓嶺南道速派援軍三萬。另另一方面,行文給李隆基,讓他允許五萬劍南道的兵馬過境。

如果湊到十三萬大軍,起碼自保是沒問題了。

當然了,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契丹的內爭迅速爆發。

圍城五日後,崔耕命人將一封書信射進了城內。宣稱打仗的事兒可以暫且放一放,自己受大唐天子的命令,要護送固安公主前往奚族賜婚,請李娑固給自己一道公文,准許自己過境。

其實原本崔耕的打算,是藉著送公主過境的名義,和契丹境內的他心目中的某內奸搭上線兒。

沒辦法,這事兒只能他自己幹。有些承諾從他這大唐越王親口說出來,和經過別人轉述,其效果完全不一樣。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經過偷襲翁明城之戰,契丹大部分部隊,包括可汗李娑固、大將李可折、可突於等人,都退入了幽州城。崔耕想使離間計,都接觸不到人。

現在他護送公主去奚族和親,主要目的還是找個藉口,雙方暫時休兵。與此同時,自己一走,契丹外部壓力頓減,說不定就可以放心內鬨了。

……

……

幽州城內,幽州大都督府,議事廳。

李娑固面南背北居中而坐,契丹諸將分列兩廂。這些將領明顯分為兩派,一派以可突於為首,一派以李過折為首。雖然不至於到怒目而視的地步,卻也是互相戒備。

李娑固將崔耕的書信向大家展示了一圈兒,道:“對於此事,大家怎麼看?”

“這是好事兒啊!”李過折道:“崔耕一走,他手下的大軍群龍無首,咱們的壓力大減。再說了,奚族和大唐和親,咱們就算想攔,也攔不住啊!”

可突於卻冷笑一聲,道:“好什麼好?崔耕頓兵堅城之下,背後皆是心懷叵測的疑軍,稍一不慎,就得被咱們一鍋端了!現在他突然要跑,算什麼好事兒?”

頓了頓,又道:“誰不知道,崔耕和李隆基尿不到一個壺裡。現在巴巴地替李隆基送公主和親,說這事兒沒什麼貓膩,你們信嗎?”

李過折可不慣著他,針鋒相對,道:“哎呦呵,瞧你能的。好像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能把人家崔耕的大軍滅了似的。大唐雙耀郭子儀、張守,新冒出來的哥舒翰,還有那剛剛陣斬了何春會將軍的安祿山,哪個是好相與的?來來來,明兒個,你帶一萬軍出戰,看看能不能勝上一陣?”

“你……”

提到這個話題,可突於確實有些含糊。這些日子的契丹軍大潰退,除了士氣太低外,崔耕麾下這些大將太猛也是原因之一。

尤其是安祿山自從陣斬了何春會後,聲勢一時無兩。可突於還想打他個偷襲呢,結果差點被安祿山反算計了。可突於見機不妙,率部逃走,因為雙方沒接觸,才保住了臉面。

可突於深吸了一口氣,道:“我不否認越王崔耕兵精將勇。某的意思是,時間拖的越久,對崔耕越不利,咱們應該盡力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