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4章 危機終化解,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嶺南王府,偏殿中。
一張几案前,嶺南王崔耕和楊思勖相對而坐,封常清、太平公主、郭元振、林知祥等人側座相陪。
按說以如今楊思勖的地位,遠不能和崔耕平起平坐。但是,他作為李隆基的特使,受到如此禮遇,大家也不是不能接受。
略微寒暄幾句後,崔耕輕咳一聲,道:“不知楊公公今日前來,帶來了陛下什麼旨意呢?”
“呃……陛下想讓奴婢告訴嶺南王,當初發那個討逆詔,實在是一時衝動。如今仔細想來,先皇絕不是嶺南王害死的。他又如何忍心,讓黎民百姓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陷入無邊戰火中呢?所以,陛下想和嶺南王籤一個和約:永不相攻,崔氏為嶺南王,世襲罔替,永鎮嶺南道。”
這麼好?
儘管心中早有預料,嶺南道諸人還是滿臉喜色。
唯獨周興鬼臉猙獰,道:“李隆……呃,陛下既然想求和,總得表現出足夠的誠意吧?我就不信,他是什麼以百姓為重的人!說吧,朝廷到底出什麼事兒了?是不是突厥突然出兵了?”
“當然不是。”楊思勖搖頭道:“聽說如今闕特勤與他在宰相梅錄貴爭權,人腦子都快打出狗腦子出來了,哪顧得著找咱們大唐的麻煩?”
周興沉吟,道:“突厥老實,吐蕃受了重創也暫時無力找大唐的麻煩。難道是……李隆基身染重病了?”
“比這個強不了多少……”楊思勖深吸一口氣,道:“事到如今,奴婢也不瞞大夥了:就在一個月前,太子李瑛總、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一起遊隆慶池時,不慎失足落水而亡。”
“失足落水?哈哈,報應啊!”宋根海直高興地手舞足蹈,道:“當初李隆基幾個哥哥弟弟,就是死在了隆慶池。這次他的三個兒子又死在了隆慶池,能說不是個報應?”
“閉嘴!”
楊思勖還在這兒呢,崔耕必須給人家這個面子。再說了,這事兒的意義,絕不像是宋根海想的那麼簡單。
現在的李隆基,總共就三個兒子。這三位一死,李隆基就算暫時上的無後了。
怪不得李隆基要對嶺南道求和呢,這仗根本就沒法打。
原來,他有三個兒子在,大唐江山穩固。當然可以號令天下,圍攻嶺南道。
然而現在,大唐皇室的男丁,只剩下了他老哥一個。天有不測風雲,萬一他哪天得個急病,一命嗚呼了怎麼辦?
崔耕找一個男的,自稱李重福的後人,那就是帝位當然的繼承人啊。
就算崔耕沒那麼無恥,這不還有李裹兒給崔耕生的兒子嗎?此人為帝,從血緣上來講,天下人也不是不能接受啊!
就算這次李隆基僥倖勝了崔耕。他只要不死,這天下落到誰手裡還不一定呢。
所以,但凡得知此事的官員,都在給自己留後路。至少在李隆基有新的皇子降生前,是別想如臂指使的號令天下官員了。
那麼,李隆基能有新的皇子降生嗎?
崔耕可不看好,要知道,只要連續服用幾個月的低質棉籽油,就能讓人完全失去生育能力。別說皇子了,皇女他都生不出來啊!
問題是,李隆基到底吃了多久的棉籽油呢?
崔耕正色道:“本王相信,三位王爺的不幸,絕對和什麼天譴無關。此事,應該是人為吧?”
楊思勖如坐針氈,扭著屁股道:“嶺南王,咱們都這麼久的交情了,您就莫難為奴婢了。”
崔耕也理解他的苦衷,說是意外那不等於說李隆基遭了天譴嗎?說是人為,楊思勖也得罪不起那位貴人啊。
當即,他吩咐道:“取紙筆來!”
“喏!”
功夫不大,小丫鬟送來了文房四寶,崔耕在手心上寫了一個字,道:“楊公公,可是此人?”
“你怎麼知道的?”楊思勖先是一愣,隨即苦澀道:“其實這也不難猜,這天下除了那位,誰還有此等實力殺三王,並且不受追究?”
崔耕所寫的那個字,是個“武”字。所指之人,當然是武惠妃了。
在歷史記載中,武惠妃為了給自己的兒子李瑁爭太子之位,派人向太子李瑛總、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傳旨,說是內宮出現了盜匪,讓他們趕緊帶兵進宮護駕。
三人領旨入宮,武慧妃當即向李隆基哭訴三王謀反。李隆基馬上下旨,將三王處死,這就是李隆基最為人詬病的“一日殺三子”!
此事當然是純屬栽贓陷害,也很容易查清,恐怕李隆基是揣著明白當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