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6章 三人成其虎,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唰!

話音剛落,百姓們如避瘟疫一般,往旁邊閃開,露出了一個身材瘦小的青衣少年的身形。

“呸,我當是什麼人啊?原來是個小孩子啊!”

“哼,小小年紀不學好,跑到這來大放厥詞!”

“真不知是哪個讀書人蠱惑了他,讓他來給越王千歲添堵,真是可憐可嘆啊!”

“哎!這少年學別人說話也沒學會啊。你想想,頂多有那不開眼的人罵越王千歲是亂臣賊子,你見誰罵他是獨夫民賊啊?這不純屬扯淡嗎?”

……

百姓們議論紛紛。當然了,儘管大家都討厭這個少年,但因為他年紀不大,大家都沒好意思上前動手。

那少年聽了這些議論,臉漲得通紅,辯駁道:“你們懂什麼?的確,那越王對你們泉州百姓是不錯,甚至可以說對嶺南道的人都還可以,但是嶺南道之外呢?他讓手下橫徵暴斂搶劫民財,擄掠婦女,甚至是殺人放火,我罵他一句獨夫民賊,你們說我是冤枉他了嗎?”

“嗯?”

崔耕聽了這少年的話,心中一動,招了招手道:“那少年,你過來,有什麼話當著本王的面說。若果有實據,本王不但不怪罪你,還要重重賞賜你。”

“過來就過來!”那少年氣呼呼地分開人群,來到崔耕面前,昂然而立,道:“越王,你自己乾的那些壞事兒,自己不清楚嗎?”

“本王還真不清楚。”崔耕道:“好麼,你剛才說的那些話,簡直把本王說成了一個十惡不赦之徒。那現在就請你說說,本王在泉州之外的哪裡,做下那些惡事兒了?”

那少年道:“就在道州。”

道州?

崔耕暗暗尋思:本王還真到過那裡。

當初我和李持盈被梅三發劫持到安南都護府時,曾經路過道州。當時本王還略施小計,免了道州百姓向朝廷敬獻矮奴的供奉呢,說起來我對道州百姓有恩啊?怎麼又……

崔耕更加疑惑了,道:“本王在道州,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派了哪些人,做下那些惡事的?”

那少年道:“這事兒從一年前就開始了。你派遣手下不斷從桂州出發,到道州境內,做了那些壞事兒。人證物證俱在,你還想狡辯?”

崔耕好懸沒氣樂了,道:“人證物證?莫非你看見了?”

“我雖然沒看見,但你有些手下被官府的人抓住了。只是他們畏懼你的權勢,不敢拿那些人怎麼樣而已。”

“還有這事兒?”崔耕見那少年說得有鼻子有眼兒的,心中有些相信,他略作思索,繼續問道:“那些人的確招供,是受了本王的指使?”

那少年冷笑一聲,道:“越王,你莫看我年紀小,就在話裡給我下套兒。哼,你高高在上,能給幾個小卒下命令嗎?是桂州都督何履光受了你的指使,命令他們乾的。”

當初崔耕命何履光為先鋒官,征討南詔。此戰結束後,論功行賞,何履光授封為桂州大都督,算是嶺南道的實權人物之一了。

然而,崔耕和何履光相處的時間並不長。

從歷史記載中,崔耕也只知道何履光用兵非常滑溜,不會吃大虧,再就是這人武藝也不錯。但是,何履光的人品到底怎麼樣?會不會利令智昏,做出那少年所控告的事情來,崔耕就不大確定了。

他想了一下道:“不是本王故意推脫。我可以保證,本王絕對沒有命令何履光禍害道州的百姓。至於何履光是不是擅自行事,咱們得調查了再說。”

“還用得著調查嗎?此事千真萬確,天下有誰不知道?”

不等那少年答話,人群中忽然有人說道。緊接著,有兩個人分開人群,來到了崔耕面前,

崔耕仔細一看,這兩人還都認識。一個是大唐宰相張九齡,另外一個是自己的便宜徒弟杜暹。

當初在長安城,杜暹雖然在公孫幼孃的引薦下,重新拜入自己的門下。

但自己當時著急救崔芬,杜暹一個純粹的文人去扶桑想必沒什麼用處,也就沒帶著他了。於是乎,自己命他自行前往嶺南道。

他現在怎麼跟張九齡搞到一塊去了?

崔耕心中疑惑,卻顧不得問杜暹,抱拳拱手道:“張相,您怎麼來了?本王剛才頗多失禮之處,萬望恕罪啊。”

張九齡微微一搖頭,還禮道:“不敢當啊。越王千歲,你搞錯兩件事。其一,我現在已經不是大唐的當朝宰相了,你高興的話稱呼我張相,不高興的話,直接叫我的名字九齡就行了。其二就是,你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