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章 水落終石出,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源山本來叫做齊雲山。

相傳老子曾在此山修道,山上有塊巨石與他有緣,天長日久,老子的身形漸漸印在了上面,成為了老子的身外化身。

後來,老子出函谷關成仙得道,又迴轉齊雲山,魂魄化入了那個巨石,這就是著名的老君巖。

從那以後,齊雲山被改稱為清源山,取的是“三清之源”之意。

不管傳說是真是假吧,因為百姓們深信這個傳說,山上的道觀聲勢很大,至於和尚廟的聲勢就差的遠了。

蓮花寺自然也佔不著什麼好地方,就在半山腰上。

時間剛剛過午,崔耕和劉幽求就帶著一干衙役來到了蓮花寺。

果然,雖然此寺最近幾年香火好了些,但無論大雄寶典,還是各個屋舍都是破敗不堪。

劉幽求一聲令下,把和尚們都召集到了大雄寶殿中。總共有成年的和尚二十七個,小沙彌六個,包括慧明小和尚。

帶頭的衙役向蓮花寺眾僧先後介紹完了劉幽求、崔耕的身份。

“好了,崔御史,我們還是快些進入正題吧!”劉幽求催促了一聲。

“嗯,本官問你們!”

崔耕輕咳一聲,掃了眼眾僧,問道:“自從有香客佈施了這一百兩金子以後,你們之中都有誰保管過?”

蓮花寺的主持法號智圓,宣了一聲佛號,恭謹答道:“那位善信是二十年前捐贈的,管事是一年一替。所以,不包括智剛的話,總共是有十九人保管過這錠金子。此金磚平日不得多見,貧僧格外有印象,絕對做不了假。”

“哦?是嗎?”崔耕緊盯著智圓的眼睛,一字一頓問道:“照這麼說,大和尚你也是看過這錠大金磚了?”

智圓的眼神略一閃爍就恢復了正常,答道:“正是,崔御史所言不錯。”

崔耕察言觀色,更加堅信了自己之前的判斷,意味深長道:“大和尚聽沒說說過這句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本官再強調最後一次,誣告反坐,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

這句話的傾向性十足,智圓和尚心中一緊,不軟不硬回道:“崔御史教訓的是,想那智剛利令智昏,偷盜了寺裡的金子揮霍一空,馬上就要被判以極刑,正應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那句話。”

“你……好!竟敢跟本官打馬虎眼!”崔耕猛地一拍几案,喝道:“其他人呢?都堅持原來的供詞?”

智圓都硬頂了,眾僧人們有了主心骨,紛紛表示,自己之前的供詞全無錯誤,若是誣告,願意承擔反坐之罪。

崔耕的眼神往一個個和尚的臉龐掃過,怒道:“本官看你等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心不死。真以為本官拿你們沒辦法了嗎?”

眼見崔耕騎虎難下,劉幽求低聲提醒道:“現在蓮花寺的影響不小,若是沒什麼證據就妄動大刑,恐怕不妥啊。”

“動大刑?”崔耕苦笑一聲,道:“誰說要動大刑了?本官有個法子,不用動任何刑具,就能真相大白。我擔心的是,待得真相大白,該如何收場呢?難不成一下子真砍了十九個和尚的腦袋?若真如此,傳揚至外縣,勢必引起軒然大~波啊!”

封建社會有一點非常不好,那就是太講究息訟了。

朝廷上,以某年處決的犯人少為榮,甚至頗為自豪地記載在史書上。若是刑部大牢裡某天沒有任何犯人,都能當祥瑞報上去。

至於對官員的考核,也講究下面訴訟的案件少,殺的人少。武榮縣真砍了十九個和尚的腦袋,劉幽求的吏部考評就好不了。

人家說的也有道理,縣令有教化百姓之責。你劉幽求治下出了這麼多作奸犯科之徒,能說沒有責任?

劉幽求其實也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嘆了口氣,道:“天作孽尤可違,人作孽不可活。若果真如此,那也是無可奈何之事,本官總不能為了自己的前程,白白屈死一個人吧?”

這老劉還挺有正義感的!

崔耕心中暗暗點了一個贊,寬慰道:“本御史一定盡力幫劉縣令把此事做圓滿了。”

接著,開始正式審案。

他命衙役們被和尚們的帷帳和被子們都拿出來,就在大雄寶殿內,用竹子搭起了一個個簡要的小窩棚。

又命所有見過那錠金子的和尚都坐在小窩棚裡面,這樣他們就誰都看不見誰了。

劉幽求似乎隱隱抓住了點什麼,道:“崔御史的意思是,對他們分別審問,看看其供詞有什麼破綻?”

崔耕微微一笑,搖頭道:“何必審問?很快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