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章 嶺南崔青天,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幽求遇到的這個案子,貌似比較複雜。
莆田城裡有一戶人家,夫妻二人沒有孩子,男的叫寧秋,族裡邊排行第六,人稱寧六郎。
女的姓賀,頗有姿色,但與寧六郎關係不好,夫婦二人經常吵架。另外,傳聞賀氏和表哥燕詡有染。
某日,寧家突然發生了火災,賀氏安然無恙,寧六郎卻被燒死了。
寧六郎的族人懷疑賀氏與表哥合謀,謀殺親夫,就把這兩個人抓起來送官。
劉幽求當了這麼多年縣令也不是吃素的,把寧家的族人臭罵一頓,以查無實據為由放了賀氏和燕詡,然後再暗中派衙役盯梢。
很快,劉幽求就拿到了賀氏和燕詡通姦的證據,再次把他們捉拿歸案。
按說現在該真相大白了吧?沒有,二人對姦情供認不諱,但並不承認合謀殺人。
這回劉幽求可為難了,殺人罪是死刑,但苦於沒有證據。
單純按照通姦罪來判呢?
要是在秦漢時期還好說,通姦罪要麼死,要麼受宮刑,比殺人罪也輕不了多少。
但大唐立國以後就把這條律法改了,定為“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也就是兩年徒刑。
刑罰的區別太大了,必須查個水落石出,不然這案子判都沒發判。
崔耕聽完之後,沉吟道:“如果我沒推斷錯的話,事情的關鍵就在於,寧六郎到底是先被殺死再燒,而是先被燒死再殺的吧?”
“可不是嗎?”劉幽求嘆息一聲,道:“寧秋的屍首烏漆麻黑的,就是有什麼證據也都燒沒了,誰知道他是怎麼死的?”
崔耕道:“這個簡單,屍首燒的再嚴重,那也只是表皮。如果先被殺死再燒,死人是不會出氣的,所以口鼻中不會有菸灰。反之,寧秋死前會拼命掙扎呼吸,口鼻中會出現大量的菸灰,劉縣令找仵作一驗便知。”
劉幽求將信將疑,問道“此言當真?”
崔耕唔了一聲,重重點了點頭,道:“劉縣令不信的話,可以拿兩隻豬試驗一下,一隻豬先宰了再用火燒,另一隻活豬直接用火燒死。”
“燒活豬?”劉幽求眼前一亮,越想越有道理,忍不住驚歎道:“崔御史啊,崔御史,你簡直太有才了!這都能想得到?服了,本官是徹底服了!”
崔耕擺擺手,客套道:“這個辦法可不是我想出來的,三國時有個叫張舉的人,為句章縣令。這個燒豬驗死因的法子,就是他發明的。所以,有人稱這個典故為張舉燒豬。”
“張舉燒豬?”劉幽求眉頭微蹙道:“此事見於何典?本官怎麼沒聽說過?”
“呃……”
崔耕頓時被問的沒詞兒了,他當然也不是從哪本書上看見的,而是透過那場“荒唐大夢”得知的。
張舉燒豬類似的事兒肯定發生過,但此事到底是不是發生在三國年間,實在可疑。
這件事最初的記載,是在大唐滅亡之後,五代十國時期的《疑獄集》。
而且在這本書裡,說張舉是吳國人,卻又把他的事例記載在吳國滅亡之後。
所以,很可能作者也只是聽了這個傳說,卻不知其具體年代。後世很多人認為,這件事其實是出於唐朝末年,或者五代十國時期。
崔耕想了一下,推託說,這是他在某本書上偶然間看到的,至於具體是哪本書去就記不清了。
劉幽求卻不肯信他這番胡謅,以為崔耕這是在藏拙,不由取笑道:“依本官看,這哪是張舉燒豬啊,分明是崔二郎燒豬!崔御史太過謙虛了,難道還怕樹大招風不成?依老夫看,你年級輕輕驟登高位,正需要功績服人,完全沒必要如此謙虛謹慎。這樣吧,你把這件事交給老夫去辦,我替你揚名!”
老劉對我也太上心了吧?
怕只怕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著什麼好心啊!
崔耕又想起了那樁婚事,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了心頭,立馬讓劉幽求給自己一個說法。
一談到這個問題,老劉同志就盡顯官場老狐狸的本色了。對於女方的來歷,他是一個字兒都不肯透露,只是讓崔耕稍安勿躁,有了好訊息,會盡快通知他。
崔耕無可奈何之下放了狠話,不見新娘子的面兒絕對不會同意這樁婚事,誰的面子都不給。
劉幽求對此倒是信心十足,說新娘子的相貌包你滿意,老夫怎麼敢得罪堂堂的崔大御史?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崔耕也只得暫時作罷。
劉幽求回到莆田之後,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