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4章 大儒躬身拜,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張、林、崔三家合開的帽子工坊裡,給他勻出一成乾股。淳于良倒也沒有激動,更沒有推遲,而是淡淡地接受了下來。

正所謂哀大莫過於心死,在崔耕看來,可能淳于良心中最大的夙願並非是能透過帽子工坊,掙多少銀子。而是一心想著如何儘快搞倒麗競門,弄死孟神爽,為亡妻復仇。最後,恢復家業,把自己暫時寄身在大雲寺出家的兒子接回,重新還俗父子團聚吧。

……

……

三天後,到了正式拜訪李善的日子。

崔耕一身便裝出行,在崔秀芳的引領下,來到了揚州城玉蘭坊,李家的大門前。

遞了名刺,通報進去,不消一會兒李府就中門大開。

一個身形瘦削,滿臉儒雅之氣的男子,帶著一夥扈役迎了出來,恭聲道:“草民李善參見……”

李善可不是普通的草民啊,崔耕總不能讓人家真跪拜迎接吧?他趕緊以手相攙,想要將對方虛託一下。

“嗯?”

按理說,李善畢竟是有身份有來頭,而且還有家世淵源之人,他這一拜應該是虛架子,做做樣子罷了。然後崔耕微扶,李善就應該勢而起,這才是正常程式。

可奇怪的是,崔耕一碰觸人家的胳膊,就覺雙手一沉,愣是沒將李善扶住。

噗通!

李善雙膝著地,恭謹地繼續道:“草民拜見崔縣令。”

崔耕趕緊錯開一步,道:“李先生快快請起,崔某人可不敢當您如此大禮!”

李善卻並不起身,意味深長地道:“哪裡,以崔縣令的所作所為,完全當得起!”

言罷,他又是連磕了三個頭。

雖然不至於額頭流血,但也是聲聲作響,足見誠意。

崔耕心中頓呼詫異,至於這樣嗎?別說你李善乃是當世大儒,而且淵源來頭之深了,就算是一個平民百姓見著我這個一縣父母官,也不是這麼個磕頭法啊?

要知道李善因為當世大儒的身份,還是有很多當年的學生在朝中或者各個州府任職的,要是眼前一幕被人傳揚出去,還不定說他崔二郎不知天高地厚,不知禮法規矩,仗著江都父母官的身份欺負當世大儒呢!

這樣很得罪人的,好嗎?

他趕緊叫道:“李先生,咱不帶這麼玩的,你是要把本官架在火上烤啊!”

“談不上!談不上!”

李善緩緩起身,面含微笑道:“此地並非講話之所,還請崔縣令入內奉茶。您有什麼想問的,咱們到了裡面再慢慢說。”

“李先生請。”

“崔縣令請。”

李家佔地頗廣,崔耕隨著李善穿方繞屋,走了足足有半刻鐘,才來到了後宅的花廳。

分賓主落座之後,不待崔耕提問,李善已經開門見山地道:“崔縣令不必擔心,以您如今的名望,當得起李某人一拜!”

“本縣的名望?”

“正是。崔縣令巧斷冤案,感天動地,化解了揚州災情,活人無數。現在不少揚州百姓家裡,正掛著您的長生牌位哩!”

崔耕老臉一紅,道:“子不語怪力亂神,以李先生的學問,還真信這個?”

“冤鬼託夢之說,老夫當然是不信的。不過,揚州的百姓們相信不就行了?另外……”

話說到這,李善嘴角微翹道:“天降甘霖可能是巧合,但禁屠令的事兒,總有崔縣令因勢利導的因素吧?單單此項,難道還不值老夫一拜?”

武攸緒命人在各地遍貼榜文,為崔耕澄清好名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為了化解災情。

李善能猜出來崔耕在裡面起得作用,也並不奇怪。

崔耕微微頷首,道:“崔某人確實是起了一點作用,不過主要還是……”

“崔縣令不必解釋,心照不宣了!”

李善展顏一笑,打斷道:“其實你是不是萬家生佛,老夫並不怎麼在乎,剛才那話就是給普通老百姓聽的。事實上,老夫這一拜啊,還是因為她……”

PS:第二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