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4章 仗義可直言,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道:“對,就是找幾個目擊證人!我就不信了,你崔相還能一手遮天不成?”

嗯?

崔耕聞聽此言,忽然心中一動,覺得自己有些想當然了。

不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雖然是清晨,此事是發生在大路上,應該有不少人看見了。

但是,長安的老百姓們,政治敏感性太強了。他們雖然未必知道鄧光賓是李隆基的人。

但是,他們可以確定,牽扯到自己和鄧光賓之爭的,絕對是一個驚天大漩渦,他們這小身板攙和進去了,稍一不慎就是粉身碎骨之局。

所以,最終的結果,肯定還是無人作證。

自己堂堂冀王、當朝宰相,和一個小小的殿中侍御史打個平手,丟人不丟人啊。

唉,當時不該舍不開面子,沒去求太平公主的。要不然,隨便一個御史言官跟鄧光賓硬懟。我進可攻退可守,怎麼也不會如此被動。

現在該怎麼辦?簡直無解啊!

崔耕一著不慎說錯了話,心思電轉,也沒什麼破局之策。

李旦卻點頭道:“好,既然兩位愛卿達成了一致,那就貼出告示,找尋目擊之人吧。”

李隆基在一旁推波助瀾道:“不如父皇御駕玄武門,當著天下人的面審理此案,以示大公無私之意。”

“也好。”

皇帝陛下金口一開,崔耕也只得和大家一起,隨著李旦的儀仗登臨玄武門。

自大唐建立以來,皇帝登玄武門的次數多了。或者宣佈公告天下的詔令,或者與民同樂,或者發生兵變暫時避災。

今日羽林軍並未驅趕玄武門附近的百姓,那自然是皇帝要與民同樂了。

一時間,玄武門下百姓雲集。

不少得到訊息的官員不明所已,也前來觀看。

稍後,有大嗓門的羽林軍士宣旨,將今日李旦登臨玄武門的因由說了一遍。

“啊?敢情不是陛下遇到什麼喜事要與民同樂啊?”

“尋找紫雲街上,殿中侍御史鄧光賓和蘇禮衝突的目擊證人。你看見了嗎?”

“沒看見啊。再說了,就算我看見了,我敢說嗎?神仙打架,咱們一幫小鬼攙和個啥?”

……

百姓們議論紛紛,卻沒有人站出來作證。

李旦笑吟吟地道:“崔愛卿,你以斷案之能聞名天下,人稱崔青天。朕今日一見,人有失手,馬有漏題,你的斷案之能也有不準的時候呢。”

“呃……”崔耕無言以對。

李旦道:“既然沒有人出來作證,崔相也就莫再不依不饒的了。還按朕剛才的處置如何?至於鄧御史那邊……想來他會識大體的。”

按說李旦這麼做,足夠稱得上仁至義盡了。

但崔耕不甘心啊!

別看名面上這次是鄧光賓吃了小虧,但那是在自己堂堂宰相當場彈劾的情況下。甚至這次不能說鄧光賓雖敗猶榮,得說是人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先打了自己的親戚,再接著踩自己往上爬,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當然了,話說回來,自己現在已經不佔理了,又能有什麼機會翻盤呢?

崔耕一陣為難。

李旦卻再次催促道:“怎麼樣?崔相想好了沒有?”

“我,我要作證!”正在崔耕為難之際,忽然城下有人高聲喝道。

誰?是誰在仗義執言?”

崔耕心中大喜,往城樓下看去,卻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穿著樸素,身材矮小,相貌普通,自己完全不認識。

李旦命人將他帶上玄武門。問道:“你家住哪裡,姓字名誰?紫雲街上發生之事,你都看在眼裡了?”

“啟稟陛下,小人叫閻雲,就住在紫雲街旁邊的雲林坊中。當時正好趕上小的出門,將在場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哦?到底發生了什麼?”

“當時鄧光賓的儀仗到了紫雲街,行人紛紛閃避,包括那個蘇大郎蘇禮。”

劉幽求斥道:“胡說!你一個販夫走卒之人,怎麼能和蘇大郎相識?”

那人不卑不亢地微微躬身道:“這位官爺,您莫著急啊。不錯,在下是販夫走卒之人,和蘇大郎並不認識。但是,鄧御史坐在高頭大馬上,高聲道;“你就是蘇家大郎蘇禮”,當朝宰相崔耕的親戚?”他這麼一說,我能不認識蘇禮嗎?”

“然後呢?”

“然後蘇大郎就大大方方地承認了。可是沒想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