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0章 割地來求和,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道:“敢問陛下,吐蕃攻我大唐,目的是什麼?”
“當然是擄我大唐的子女財帛,如果可能的話,更要侵佔我大唐的土地。”
“還是的啊!咱們只要把子女財帛和土地給吐蕃,他們得了好處不就不進攻了嗎?”
“你……”
李隆基一口老血好懸沒噴出來,斜眼瞥向崔,心說這就是朕的宰相?你特麼的缺心眼啊,這種餿主意也能出?
姚崇卻老奸巨猾,道:“還請崔相繼續往下說。”
崔侃侃而談,道:“以我大唐的國力,同時應付突厥和吐蕃的進攻,勢必捉襟見肘。唯一的法子,是暫時穩住一方,再全力對付另外一方。陛下請想,高宗年間,我大唐滅國無數,但面對吐蕃和新羅的同時進攻,是不是暫時放過了新羅?”
李隆基這才神色稍緩,道:“所以……你是想讓朕,暫且放過吐蕃,全力對付突厥?”
“然也。”
“但這割地之事,依舊讓朕顏面無光啊。”
崔微微一笑,道:“微臣有一計,可令陛下的顏面無礙,而崔耕卻大大丟臉。”
“什麼計策?”
“吐蕃早有和我大唐和親之意,只是屢屢為崔耕所阻。到了後來,竟是李重福娶了吐蕃公主。如今吐蕃興兵犯我大唐,也曾經對我大唐百姓宣稱,此舉是為了給李重福報仇。所以……陛下何不嫁一個公主去吐蕃,與吐蕃修好呢?”
李隆基沉吟道:“與吐蕃和親倒不是不行。但是,朕沒什麼年齡合適的女兒啊。”
“那有何難?陛下認金城公主為義女,不就得了?”
“妙!妙啊!”
李隆基心思靈動,瞬間就明白了崔的意思。
李奴奴乃王李守禮之女,章懷太子李賢的親孫女。論輩份,她得叫自己一聲叔叔,自己把她認作義女,完全沒問題。
論年紀的話,李奴奴今年十四歲,大概比吐蕃小贊普尺帶珠丹大十歲,勉強也算合適。
更關鍵的是,武則天當初讓李奴奴拜崔耕為師,其中隱含託孤之意。現在自己把李奴奴嫁去吐蕃,既改善了自己和吐蕃之間的關係,又狠狠地打了崔耕的臉,堪稱一舉兩得。
唯一的問題在於
李隆基猶豫道:“吐蕃人得到了一個李奴奴,就會暫且休兵?”
“當然不能。不過……既是公主下嫁吐蕃贊普,朝廷豈能不準備陪嫁?要知道,當初太宗皇帝年間,文成公主下嫁,還帶了不少工匠呢。”
“你準備讓金城公主陪嫁什麼?”
崔道:“河西九曲之地!”
“啥?河西九曲之地?”除崔外,所有人等盡皆驚撥出聲。
所謂河西九曲之地,就是隴右道的蓋、位等二十五個羈縻州。雖然這些州府對於大唐來說都是窮地方。但對吐蕃人來說,則是塊水草豐美的佳地,垂涎已久。
更關鍵的是,這些地方乃既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又是吐蕃通往大唐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崔說要把這二十五州割給吐蕃,吐蕃人當然會心滿意足,但大唐不樂意啊!
姚崇皺眉道:“吐蕃人豺狼之性,縱然得了九曲之地後暫時退兵。過些日子,也勢必會捲土重來。到了那時候,吐蕃人如虎添翼,我大唐又如何抵擋?”
崔道:“我剛才不是說了嗎?這只是緩兵之計。待咱們的大軍平定了突厥,再集中精力對付吐蕃也就是了。我大唐雄兵百萬戰將千員,縱然吐蕃得了九曲之地,又能如何?”
“哼,世事豈能盡如意?怕就怕,到了那時候,我大唐即便竭盡全力,照舊拿吐蕃沒轍。”
……
姚崇乃是史上有名的宰相,從直覺上就感到,崔的這個餿主意會讓大唐大大的吃虧。
但與此同時,他雖然反對,語氣卻並不強烈。道理很簡單,若不和吐蕃和解,大唐能拿出足夠的軍費來與之交戰嗎?你光反對沒用,最終得拿出解決問題的法子啊。
最後,姚崇和崔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只有請李隆基決定。
李隆基皺眉道:“現在河西九曲之地,是由鄯州大都督楊矩管轄。不如……咱們問問他的的意思?”
崔搖頭道:“不必了,實不相瞞,這個主意就是楊矩在給微臣的私信裡提及的。”
李隆基這回終於沒辦法了,只得道:“好,那就崔愛卿所見,以楊矩為使,和吐蕃人商量兩國和親之事,並且答應……以河西九曲之地為金城公主湯沐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