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8章 隆基難偷雞,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當無問題。”

“那好,就這麼辦了,三日內,你讓李隆基把這筆款子交到戶部。”

“是。”

……

劉幽求黯然而去,步履蹣跚,彷彿一下子老了幾歲。崔耕明白,二人之間的交情算是完蛋了,也是一陣嘆息。

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是,有了這前後總共四百萬貫的外財進賬,自己這個戶部尚書就好當多了。

至於均州附近的百姓?

現在的鹽價低廉至極,比等重的糧食貴不了多少,就算漲價一倍,對他們也造不成什麼的影響。

說句不好聽的,他們還是珍惜現在的鹽價吧。

根據歷史記載,大唐自開元年間重新開徵鹽稅。後來鹽稅越來越重,鹽價達到了原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天下之賦,鹽利過半”,百姓苦不堪言。

即便日後不是李隆基登基為帝,天下承平日久,開支浩繁,徵收鹽稅也是遲早的事兒。

……

……

半個時辰後,臨淄王府內。

李隆基正在給王琚斟酒,安慰道:“王先生也不必太過氣餒,雖然林雲跑了,咱們那一百萬貫錢沒了著落。雖然崔耕用水銀玻璃鏡化解了你的謀劃,沒跟韋家決裂。但是,咱們這次也沒什麼損失不是?”

“話雖如此,可是……”

“沒什麼可是的。你想想,只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咱們這次的謀劃,崔耕憑奇謀妙計化解了,那下次呢?下下次呢?早晚有他化解不了的時候,哈哈!”

王琚將一盞酒飲盡,道:“王爺真是會說話,在下聽了心裡好受多了。”

“不是本王會說話,而是事實如此。王兄弟,你打點精神,好好為孤王謀劃,現在均州的三百萬貫錢已經到了,正是大有為之時。”

蹬蹬蹬~~

正在這時,外面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

李隆基心腹李宜德的聲音傳來:“啟稟王爺,戶部侍郎劉幽求急著見您。”

“嗯?不是說要隱藏我們之間的關係嗎?他這麼大張旗鼓地拜見本王……是出什麼事兒了?”

李隆基心中一凜,趕緊命李宜德將劉幽求讓進了府內。

劉幽求一見李隆基就跪倒在地,道:“微臣無能,實在是對不住王爺啊……”

然後,他簡要地將今天事情的經過,介紹了一遍。

李隆基聽完了,當時就有些傻眼,喃喃道;“難道說,本王這三百萬貫的錢票都沒焐熱,就要重新交給崔二郎?合著咱們籌劃了半天,得的這些錢財,都是為他準備的?”

噗~~

王琚終於忍不住,一口血噴了出來,高聲道:“若沒有我算計崔二郎,也就不會有他獻眼鏡有功,官封戶部尚書,更不會有他宴請劉侍郎之事!若我小心一些,就不會有林雲漏網之事!千錯萬錯,都是王某人之錯啊!”

言畢,腦袋一暈,倒伏餘地。

李隆基有帝王心胸,顧不得心疼那三百萬貫錢,趕緊命人將王琚抬到榻上,請來大夫好生診治。

幾支銀針下去,王琚終於悠悠醒轉。

他死死攥著李隆基的手,道:“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瑜何生亮!那崔耕就是王某人的剋星,不早日除掉,必成大患啊!”

當時雖無《三國演義》,但周瑜和諸葛亮的演義故事,卻已經開始在民間流傳。比如唐詩人杜牧就曾經在《赤壁》一詩中寫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橋(喬)。”

李隆基頓時明白,這是王琚把自己比作周瑜,把崔耕比作諸葛亮了。

他苦笑道:“本王也想除掉此人,然則,敵強我弱。現在需要想辦法自保的,是咱們啊!”

“不,不是這樣的。”王琚眼中閃出興奮的光芒,道:“李重俊起事之時,兵荒馬亂,就是殺崔耕的最好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王爺切不可錯過!”

李隆基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道:“你是說……潑寒胡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