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0章 二郎得封侯,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耕微微一笑,道:“要說完全解錢荒,依舊不大現實。不過……”

“怎樣?”

“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一百年內,我大周就再無絕無錢荒之憂了。”

“我擦!”聞聽此言,甚至有人忍不住極其失禮地爆出了粗口。

無它,崔耕這話也太得了便宜還賣乖了。

能解決一百年內的問題,已經是神仙的級數了好不好?就算什麼管仲諸葛亮張良加一塊兒都不行啊!

這你都不滿意,難不成是想上天啊?留個我們這些凡人點尊嚴好不好?

當然了,大家的高興遠多於腹誹的。這麼大塊蛋糕,足夠每家都吃個滿嘴流油了。

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崔耕之言,是不是太誇張了?

事實上,崔耕這話還真是一點都不誇張。

所謂錢荒,就是大家生產的實物越來越多,經濟越來越發達,而作為一般等價物的銅錢卻供應不上。

在歷史上,這個問題隨著明清時期白銀的大量湧入才基本解決,後來紙幣的發行,才算徹底解決。

所以,崔耕剛才說,只能管一百年。至於這一百年之內嘛……有資料為證。

發明溼法鍊銅之人,是北宋德興人張潛。他在六十一歲上發明此法,六十九歲上,將此法獻與朝廷。

結果,在北宋年間,溼法鍊銅術所產之銅,佔全國銅產量的兩成。到了南宋呢?就達到了九成。

由於錢荒的存在,在這時火法鍊銅仍在蓬勃發展,朝廷甚至開發了大量的嶺南銅山。就這樣,火法鍊銅的產量,才只是溼法鍊銅的九分之一!

換言之,在崔耕這個時代,即便停了全部的火法鍊銅,只用水法鍊銅,其產量也很容易達到原本的十倍以上。

唐朝經濟遠不如宋朝,至少一百年內,錢荒無憂。一百年後,膽水礦消耗殆盡,那就只能看後人的智慧了。不過,聚豐隆銀號的錢票大行於世,再加上扶桑的巨大金銀礦,應該沒什麼大的問題。

崔耕的奏章獻上,朝野上下頓時一片震驚。

奶奶的,困擾朝廷百年之久的錢荒問題,就這麼容易的解決了?這也太玄幻了一點了吧?

但是……你說不信?

不信就試試吧,事實勝於雄辯啊!

眾人經過短時間的錯愕之後,馬上就派遣親信家僕,去崔耕手中購買份子。

崔耕將所有要購買份子的人分為三等:其一,原來家裡有銅山的,優先購買,但要用銅山置換。其二,沒銅山有權力的,要不再經營假錢作坊。其三,無權只有錢的,能購買的最少。

但是,有一條,購買之前著重宣告,若家裡再開假錢作坊,一經查出,沒收全部股份。

眨眼間半年過去,漸漸地塵埃落定,胡人清貪贓枉法,為奪銅山甚至逼死人命,被斬立決。

崔耕手中銅礦的份子,也賣了個七七八八。在充分錢財的供應下,各地溼法鍊銅礦大量產銅。

眼瞅著世面上的假錢越來越少,崔耕不由得暗暗尋思,武則天若是真講理,這會兒也該把我調回長安了吧?作奸犯科之人年年有,總不至於真的要我把所有假錢作坊都摧毀吧?

這一日,宋根海興沖沖地跑進了屋內,道:“崔大人,欽使來了,快去接旨吧!”

“行啊,應該是要論功行賞了”。

崔耕也甚為高興,大開中門,接了出去。

不過,一看來人,他就心裡微微一沉。原來,此人既不是劉老四,也不是高力士,而是一個瘦高挑兒的陌生太監。

那太監微微一拱手,側著臉十分敷衍地道:“雜家龍暖風,給崔相見禮了!”

崔耕道:“龍公公免禮,呃……咱們這就宣旨?”

“也好!”

龍暖風拿出一個黃綾子聖旨,道:“同鸞臺閣平章事,京兆尹,水陸轉運使崔耕接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朕聞,為君之道,首重賞罰也。今有崔愛卿嘔心瀝血,發明溼法鍊銅之術,有大功於國……”

這份聖旨比較直白,隨著龍暖風抑揚頓挫地聲音響起,崔耕已經聽明白武則天對自己的封賞了。

首先,是那個“同鸞臺閣平章事”的同字兒去掉了,成為朝廷正而八經的宰相。

其次,原來崔耕助朝廷平契丹有功,被封為“武榮縣男”,這次給提了一級,為“武榮縣侯”,、並且“實食實封五十戶”。

崔耕雖然看不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俠升維

囈夢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