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2章 將功贖罪行,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秀芳道:“丟的人是金城公主李奴奴,陛下對她愛若珍寶。大家快想想法子,把李奴奴找回來吧。”
“金城公主李奴奴?”大家聽了這話,頓時齊齊面色一變。
他們都明白,若是別人也就罷了,但當初武則天接見群臣的時候,可是和金城公主李奴奴一起,坐在御座上的。
她若是有了什麼三長兩短,哪怕武則天僅僅是為了面子,也得追究相關官員們的責任。
最要命的是,一來,崔耕是京兆尹;二來,他親自下命令,宣佈那些原留守長安的太監宮女值得信賴。武則天不找他的麻煩,找誰的麻煩? 可以說,現在大傢伙唯一能幫崔耕做的,就是把李奴奴找回來,將功折罪。
但是,話說回來了,長安一百零八坊,方圓七十里,在這麼一座大城裡,找一個四歲的小女孩,談何容易?
人們沉吟半晌,也沒有想出什麼可行之策。
最後,封常清咬了咬牙,道:“沒好辦法,就用笨法子,分頭行動,撞撞大運吧。”
“行。”
“沒問題!”
“咱們分頭行動!”
……
大家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領命而去。
與此同時,崔耕和楊務廉、武壯一起,來到了大明宮。
武則天面南背北而坐,李顯、李旦、太平公主、上官婉兒、五位宰相、春官尚書姚元崇、大理寺少卿袁恕己……等等,四五十位朝廷重臣排列兩廂。
崔耕一見這陣勢,就倒抽了一口涼氣。
君臣見禮已畢,他也不起身,問道:“不知微臣身犯了何罪?還請陛下明示。”
“哼,你做的好事!婉兒,你說。”
“是。”
上官婉兒這才把事情的經過,簡要地介紹了一遍。
原來,三天前,金城公主李奴奴忽然失蹤,連同她一起失蹤的,是原留守長安的兩個太監,蘇大元和馬升。
非但如此,他們還特意留下了一封書信,在這封信裡宣佈:他們乃四海幫餘孽,當初是注意到了幫主何謙的眼色,才沒跟著參與叛亂,苟且偷生。
現在,風波平息,他們為了給幫主報仇,擄走了金城公主李奴奴。只要半個月內,朝廷把崔耕殺了,他們就會把金城公主放回來。否則的話……那講不了說不起,也只能撕票了。
武則天見狀大怒,一方面全城大索綁匪,另一方面命武壯去把崔耕抓來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這事兒跟崔耕也脫不了關係。
當初之所以不告訴崔耕原因,主要還是怕他狗急跳牆,拒捕潛逃了。畢竟崔耕為秘堂之主的事兒瞞不了人,他還真有這個能力。
楊務廉聽完了上官婉兒的講述之後,深感莫名其妙,道:“陛下,微臣久居外任,這件事和微臣完全無關啊!”
“哼,跟你無關?”武則天冷哼一聲,道:“蘇大元和馬升乃是陵州人氏,當初之所以入宮,是因為陵州遭災,你為陵州刺史,私吞賑災款子,致使他們的父母衣食無著,不得不將兒子賣了。你能說,這二人今日叛朕,與你完全無關?”
“我……”
楊務廉簡直欲哭無淚,自己好不容易討了二張的歡心,把陝州的案子壓住了,怎麼陵州的案子又發了?
不過,他還有個小僥倖,道:“這可是蘇大員和馬升,在留的那封信上說的?亂臣賊子的話,怎能輕信?微臣冤枉啊!”
咳咳~~
忽然,一陣輕微的咳嗽聲響起,張柬之笑眯眯地道:“好叫楊刺史得知,這事兒不是蘇大元和馬升說那封信上說的,而是本相查出來的。實不相瞞,你歷任陵、甘、豐、懷、陝,五州刺史時,犯的那些案子,本相全都查了個清清楚楚,怎麼樣?要本相一樁樁、一件件,全說出來嗎?”
行,你夠狠!
楊務廉瞬間就明白了此事是前因後果,更明白了,自己和崔耕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他心中暗暗琢磨,自己有張氏兄弟庇佑,人家崔耕也不是一個人啊!張柬之蒐集自己罪證的事兒、,肯定早就開始了,只是一直隱忍不發而已。
直到現在,金城公主的案子發了,張老頭兒才藉助此事,突然發難!
張氏兄弟平時可以護著自己,但武則天現在正在氣頭兒上,他們也愛莫能助了。
想到這裡,楊務廉面若死灰道:“看來,下官要和崔京兆一起上路了?”
“那倒不是。”張昌宗插話道:“本官已經求了陛下恩典,准許你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