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0章 砥柱居中流,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鄭還真是洞悉人心,為張昌宗想了一套完美的說辭、

武則天想讓漕運改革成功不?當然想了。但是,她對此事的熱心,和讓崔耕當上宰相的熱心,完全是兩回事兒。

張昌宗完全可以對武則天說,沒錯,不撤掉楊務廉,可能造成各州刺史對崔耕陰奉陽違,乃至讓漕運在兩年內達不到四百萬石。

但是,那又如何?崔耕的改革漕運之法,又沒藏著掖著,都寫在奏章裡了。具體細節,也在這兩年裡展露的差不多了。

兩年後,崔耕完不成四百萬石漕運的目標,武則天隨便派個能吏蕭規曹隨,再用一兩年的時間,也就完成了。

至於崔耕呢?

原來商定的清楚,他若是在兩年內不能達到一年四百萬石的目標,就是欺君之罪,一切職司盡皆革除。

到時候, 女皇陛下就可以法外開恩,再給崔耕安排一個新職,讓他戴罪立功。有道是“請將不如激將”,“使功不如使過”,說不定,崔耕還會感恩涕零,更加用心為陛下效力呢。

……

……

一個月後,崔耕蒐羅了楊務廉的罪證,派人送到了京城,交與朝廷定奪。一時間輿論譁然,紛紛要求將楊務廉其繩之以法。

張昌宗見狀,趕緊用鄭教的那番說辭,勸說武則天。女皇陛下還真聽進去了,將崔耕的奏章留中不發。於是乎,楊務廉繼續為陝州刺史。

其實,崔耕以三門峽棧道的股份為基礎,將陝州的地頭蛇收服,武則天的這個表示,對他眼前的工作沒什麼影響。但是,其後遺症太大了。

人們赫然有了兩個發現:首先,崔耕的聖眷,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強。其次,女皇陛下似乎沒把這個新設的水陸轉運使,當一回事兒。於是乎,其他各州關於漕運的配套工作,驟然停頓。

鄭沒料錯,崔耕對這種手段,還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是把心思用在修建三門峽棧道上。

有一個意外之喜。

當初馬天方之所以去長安向崔耕告狀,是因為他爹馬華被楊務廉徵發修棧道,失足掉落懸。楊務廉要抓他全家入獄。

結果,崔耕接手了三門峽棧道的修建後,馬華竟然活著回來了。原來,馬華走運,當初他失足掉下懸崖的地方,有樹枝擋著,只是摔斷了腿。這些日子,全靠山谷中野果,才勉強沒餓死。

崔耕聽說了之後,不禁心中暗想:奶奶的,這馬華若是再得了什麼神功,不就是一個老年版張無忌嗎?這經歷可真夠離奇的。

他甚為好奇,就將馬華找來,問個究竟。

此時的馬華顴骨高~聳、面色蒼白,瘦削不堪,可一點沒有張大教主的風采。不過,這位雖然賣相不怎麼樣,口才卻頗不一般。崔耕與之一番交談之後,甚為滿意,就任命其做了個小頭目,管理幾十名民夫。

出乎崔耕的預料之外,馬華得了這個職司後, 如同“錐處囊中”,不僅將手下的民夫管理的井井有條,還對開山鑿石的工程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議,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

崔耕這才發現自己撿到寶了,表奏了馬華一個九品參軍之職,命其主持修建三門峽棧道的修建。

馬華原本是個讀書人,屢次考試不中,命運多蹇。萬沒想到,這次服徭役摔斷了腿,竟然因禍得福,當上了朝廷命官,真是對崔耕感激之至,辦起事來越發賣力。

……

……

時光似箭,眨眼間又是三個月的時間的過去。

這一日,三門峽旁的小山上,一行十餘人站在山頂,手搭涼棚,極目遠眺。

為首一人看年紀在三十歲左右,身著深緋色官袍,相貌英俊,文質彬彬,赫然正是京兆尹、水陸轉運使崔耕。

在他身後的,正是封常清、周興、黃有為、宋根海等人,當然了,新收的心腹馬華也在其列。

崔耕之所以出現在這裡,當然是因為參不倒楊務廉,心情不爽,出來看看風景,散散心。

他突然有些奇怪道:“誒,據傳這三門峽,是被兩座石島分成三門:鬼門、神門和人門。怎麼從這看來,卻是河中有三座石島呢?”

馬華對三門峽瞭如指掌,介紹道:“最遠處那座石島,並不算在三門二島之內,其有個名目,叫做砥柱。”

“砥柱?”崔耕頗感興趣地道:““中流砥柱”這個詞兒,是不是就出於此地?”

馬華道:“實不相瞞,成語中的中流砥柱,指的就是那個石島。此語出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下》:“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