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0章 砥柱居中流,奮鬥在盛唐,牛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頓了頓,馬華眼珠一轉,繼續湊趣兒道:“關於砥柱,還有個傳說呢,不知崔轉運想不想聽?”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馬參軍不如說來聽聽。”

“是。自從大禹治水,神斧劈龍門,有了這三門峽之後,不知多少人為了生計,坐上小船,強渡三門峽,葬身河底,屍骨無存……”

然後,馬華將砥柱的傳說,娓娓道來。

話說這一日,有個德高望重的老艄公,率領幾條貨船駛往下游,行至神門河口。突然,天氣驟變,狂風陡起,白浪滔天,眼瞅著就是周毀人亡之局。

正在這時,老艄公突然大喝一聲,道:”掌好舵,朝我來”。

言畢,縱身跳入了波濤之中。

船工們不明所已,心中害怕,也只得依言照做。

又往前走了一段兒,眼瞅著,就要靠近老艄公了,忽然一個浪頭打來,將船推向下游,離開了險地。

船工們在下游將船拴好之後,返回去再去找老艄公,卻見他已經變成了一座石島,為過往船隻指引航向。

因此,人們既把這座石島稱為“中流砥柱”,也叫“朝我來”。

從此以後,中流砥柱就成了峽谷中的航標。船隻駛過三門以後,就要朝砥柱直衝過去。眼看著船要與砥柱相撞之時,砥柱前面波濤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邊安全的航道,避開了明島暗礁,順利駛出三門峽。

崔耕聽完了這個故事後,嘆道:“老艄公的傳說,肯定是編的,但這故意撞向砥柱行船的經驗,肯定是實打實的。呃……這傳說流行開之後,三門峽是不是就很少有船隻遇難了?”

馬華苦笑道:“那怎麼可能?也僅僅是略少而已。三門峽附近的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古無門匠墓”。所謂門匠,就是艄公,他們行船多了,最終必定葬身河內,不可能入土為安。”

封常清笑道:“棧道修好之後,就沒有船隻過三門峽了,那些門匠自然也就能夠壽終正寢。大人此舉,真是功德無量啊!”

馬華用欽佩的目光看向崔耕,道:“那些艄公原來冒險行船,是為了生計,不得已而為之。若崔轉運建了棧道,使這些艄公斷了生計,也算不得什麼功德。不過,這木軌一出,可就不得了了。那些艄公完全可以該行修木軌,不至於沒了生計。此舉真是通天的手段,菩薩的心腸,卑職佩服之至。”

崔耕擺了擺手,道:“莫拍馬匹了,本官聽明白了。敢情你馬參軍講這個傳說,是為三門峽的艄公求差事啊。沒問題,本官准了,三門峽木軌的維護人員,可優先招錄三門峽的艄公。”

“呃……也不單單是這個。”

馬華忽然面色肅然,跪倒在地,道:“卑職講這個傳說,是說崔大人您對抗張氏兄弟,彈劾楊務廉,跟那化為中流砥柱的老艄公是一樣的。萬不可受了一點小挫,就心灰意冷啊!卑職……願為崔大人效死!”

“願為崔大人效死!”眾親信齊齊跪了一地。

崔耕見狀,啞然笑道:“你們這是怎麼了?難不成以為,扳不倒楊務廉,本官就心灰意冷無心理政了?遠非如此,我只是有些心情不爽罷了。說實在的,現在也就是張氏兄弟為了對付本官,硬挺著他。等到時過境遷,本官略施小計,定能把這楊務廉繩之以法!”

說到最後,已經是聲調高昂,慷慨激烈!

可正在這時,忽然不遠處,有個得意地聲音響起,道:“哦?是嗎?崔耕,你想得美!還把本刺史繩之以法呢,不用時過境遷,現在我就能收了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