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煮酒論道,漂亮格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莊子·天地》中有這樣一段故事: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
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
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於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鶉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
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
封人曰:“退已。”我們來看一下這段話說的意思:
堯巡遊到了華地。華地封疆守衛說:“啊,聖人!請讓我為聖人祝福吧。祝聖人長壽。”
堯說:“謝絕了。”
封疆守衛又說:“祝願聖人富有。”堯還是說:“謝絕了。”
封疆守衛說:“祝聖人多生兒子。”堯依然說:“謝絕了。”
封疆守衛說:說:“長壽,富有,多生兒子,這是人們都想要的。你偏偏不想要,為什麼呢?”
堯說:“多生兒子,就多生憂懼;富有,就多生事端;長壽,就多遭困辱。這三樣,都無助於修養德性,所以我不要。”
看到這裡,我們可能覺得堯的態度似乎是得道之人的表現,鄙棄多富多壽多子的人,還不是修為很高的得道之人嗎?然而下面卻峰迴路轉,這個不起眼的封疆守衛把堯教訓了一通:
封疆守衛說:“一開始我還以為您真是聖人呢,如今看來,只不過是世俗之君子罷了。上天降生萬民,必當授以職事。多生兒子,只要授以職事,又有何憂懼呢!富有的話,讓大家一塊兒分享,又有什麼麻煩呢!真正的聖人,像鵪鶉一樣居無定所,隨遇而安;像雛鳥一樣吃什麼也行,也覺得滿足;又如飛鳥一樣不留行跡;天下太平有道,就與眾生萬物,一起昌盛;天下昏亂無道,就修身養德,閒居逍遙;活上千百歲,覺得活膩了,厭倦了人世,就昇仙而去,乘著朵朵白雲,直達天帝之鄉。這樣的話,三種憂患都沒有,身體常無禍殃,又怎麼會有什麼困辱呢!”
九、夾縫生存的利劍--遊刃有餘(4)
說完封疆守衛就走開了,堯這才明白此人乃是得道高人,追上去說:“請指教。”
但此人根本不理,說道:“回去吧!”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來,道家並不讚許那些固執而清高的人。而是採取“拿來主義”,權位、金錢之屬雖然並非是修道之人刻意追求的東西,但是如果“我本無心求富貴,誰知富貴逼人來”,也不必刻意地迴避以示清高。“天下萬物,無一不可造福於人,又無一不可為禍於世”,得道高人如同精擅了“乾坤大挪移”的神功一般,化敵勁為己勁,自然可以將其化害為利,反過來輔之於道。民間有俗語道:“公門之內好修行”大概也有點這種意思吧。
其實得道之士多是聰明人,他們本非不懂弄世故,就是他們往往不將此當做人生的終極目標罷了。就好像浪漫棋士武宮正樹一樣,他不是不會掏邊角,要說掏邊角的技術他不見得比別人差,但宇宙流的宏大構想才是他的理解所在。道家人物也一樣,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難,只是真正得道之士不屑為之罷了。
道家人物最終目標還是修道、養身,求得逍遙之境。應酬世務,遊刃於人情只是他保全自己的一種手段罷了,如果世人以此為藉口而沉溺其中,以功名財貨美色等為終極標靶,那就和“道”南轅北轍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十、矯矯不群的風采--憤世嫉俗(1)
道家雖然講究遊刃有餘、韜光養晦。但是骨子裡卻是憤世嫉俗,蔑視世間俗物的。沒有這一點,就不免水流就下,淪為毫無氣節而言的市儈之輩。上一篇說了道家也會圓融處事,有時也顯得熟諳世事,遊刃有餘。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誤解,道家的骨子裡還是憤世嫉俗的,莊子《大宗師》中說:“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意思是說不合於世俗的畸人(也就是常人覺得性格古怪的人)卻合乎天道。而人世間當成“君子”或者“能人”被俗世讚許羨慕的,以天道的標準來看來卻是小人。人世間當成是小人或者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