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零四章 朝鮮往事,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昌德宮的宮殿群落規模不算很大,但是卻勝在風景旖旎秀麗,有山有水有樹林,更有一處處依山傍水的亭臺樓閣點綴其中,算得上是漢城東面的一個風水寶地了。
而此時的朝鮮國王李倧和朝鮮國世子李溰,正一身黑紅冠冕,正襟危坐在昌德宮仁政殿的正殿之中,耐心等待著大明天使的到來。
昌德宮原本是朝鮮王室在漢城東郊的一處離宮,是作為朝鮮國主時不時地出來休息一下的場所,在政治上的性質和地位,有點類似於正德皇帝時期在紫禁城之外修建的豹房,以及嘉靖皇帝時期常常出宮居住的西苑。
昌德宮的這個地位,自然沒法跟漢城之中的景福宮相比,因為景福宮是李氏朝鮮立國之後遷都漢城以來興建的最大一處宮殿群落,在李倧的爺爺,也就是朝鮮所謂宣祖大王時期以前,一直都是朝鮮王室權力的核心。
但是,在萬曆二十年的時候,日本侵略朝鮮,朝鮮所謂的宣祖大王丟下漢城,一路往西逃跑,一直跑到了中朝邊境,日本人很快就佔領了朝鮮的大部分地區,包括國都漢城,日本人先是將規模龐大、富麗堂皇的景福宮搶掠一空,然後付之一炬。
雖然景福宮沒有被完全焚燬,但是等到八年之後,大明軍隊打敗了日本人,恢復了朝鮮國之後,漢城之中的景福宮已經無法居住使用了。
同一時期,包括漢城東郊的昌德宮,也遭到了日本軍隊的嚴重破壞,朝鮮的宣祖大王回到漢城之後,發現沒有了居住之所,於是就把當時遭受破壞比較輕微的一處宗室府邸,改名為景雲宮,從此當做了自己的王宮。
由於景福宮規模比較龐大,損毀也很嚴重,恢復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朝鮮的宣祖大王以及後來繼承了宣祖王位的光海君李琿,就把昌德宮作為率先恢復重建的目標,然後歷時十數年,將昌德宮恢復了起來。
不過還沒等光海君入住昌德宮,光海君李琿的侄子綾陽君李倧,也就是現在的朝鮮國王李倧,就聯合了一批支援自己的宗室子弟和文官武將發動了政變,衝進了被光海君改名為慶雲宮的景雲宮中,將光海君李琿及其兒子抓捕下獄,然後囚禁在了江華島,而李倧則當上了國王。
當上了國王的李倧,把昌德宮作為王室的正宮,從此,昌德宮取代了景福宮的地位,在接下來的二百六十多年中,一直都是著朝鮮的王宮所在地,直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景福宮重建之後,朝鮮王室的權力中心才又轉回到景福宮中。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在大明崇禎二年二月二十四日的午時前後,已經得到大明天啟皇帝承認並冊封的朝鮮正牌子國王李倧,帶著自己的世子李溰,以及眾多的親貴官員,集中在昌德宮的仁政殿裡等候天使蒞臨。
此時的李倧已經知道了大明皇帝的要求,也認真看過了尹暄等人帶回來的兩國條約,所以此時此刻的他心情是極為複雜難言的。
在對待大明朝的問題上,他是既有感恩,又有恐懼,同時又有憤恨。
感恩的原因不用多說,因為李氏朝鮮如今還能夠傳承下來,全靠萬曆皇帝派出軍隊與日本人作戰,將日本人趕出朝鮮。
這一點,此時的朝鮮,從宗室勳舊到士林百官,也就是說上上下下都是認同的。
這也是這個時代朝鮮之所以如此親近大明,而反對建虜的一個重要原因。
恐懼的原因,也很簡單。大明太大,而朝鮮太小。
雖然萬曆皇帝末年以來,大明朝江河日下,在與建虜後金國的戰爭中損兵折將,一敗再敗,丟失的國土都快趕上朝鮮的大小了,但是相對於虛弱的朝鮮來說,大明仍然隨時都有吞併朝鮮的能力。
至於憤恨,則是因為他得位不正,一直受到明朝皇帝和官員的冷遇。
李倧是靠政變上臺的,他的父親定遠君李琈是之前的朝鮮國王李琿的弟弟。
按照常理,李倧是不可能繼承王位的,他的父親李琈當然也沒有機會。
但是話雖然這樣說,可擋不住當時的朝鮮國王李琿自己作孽,非要自己作死。
李琿與李倧的父親李琈,都是朝鮮宣祖大王的庶子,都沒有繼承王位的機會,不過萬曆二十年日本人發起的對朝鮮的侵略,使得這一切成了可能。
當時朝鮮宣祖大王李昖沒有嫡子,只有一堆庶出的兒子,在這堆庶出的兒子之中,老大被明朝冊封為世子,但卻在倭寇入侵的時候被俘虜,幾年後又被放回。
李琿排行老二,卻在朝鮮的宣祖大王李昖逃離漢城的時候,被授權留守漢城,召集軍隊與倭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