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一四章 各有打算,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起來,也難怪李信要著急建功立業,畢竟當時因為一同參加科舉而結交下的那些個同年好友之中,有不少現在都已經揚名立萬了,比如牛聚明,比如宋應星,比如沈廷揚,都已經成了皇帝時常談及並且大加讚賞的人物。

這讓一直自期文武雙全的李信,有了一種緊迫感,更何況他本來就有一份幹出一番大事業的心思呢。

牛聚明有牛聚明的天賜機緣,而宋應星也有自己根本比不了的百工雜學,即便是朝夕相處的沈廷揚也有人家自己擅長的海運知識,更別說好友之一的史可法如今更是帶著狀元的光環了,自己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

自從牛聚明在塞外立功回來之後,李信就想著什麼時候也要找到一塊自己的用武之地。

這次朝鮮之行,皮島之行,以及剛剛結束的瀛洲島之行,讓他堅定地相信,要想建立一番不世之功業,光是安安穩穩地坐在軍機處可是不行的,非得另闢蹊徑,另開一片天地不可!

從遼東半島的南端,到皮島,再到朝鮮,如今又來到瀛洲島,一番經歷觀摩之下,李信的心中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了一番打算。

如今能與此地相比,而又能快速建功立業的地方,非遼東半島南端的那處寶地可比了。

左遼西、右東江,而且背靠登萊,往北即是建虜,而且地勢險要、人煙稀少,說起來正是另一處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

甚至比起四面環海的瀛洲島來,位置都更加優越,畢竟瀛洲島距離遼東還是他太遠,而如今皇帝又還沒有攻略日本的打算,想要繼續建功立業,反而不如旅順口。

捋清了頭緒,下定了決心之後,李信很快就決定返回朝鮮,然後儘快迴歸京師,以便儘快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想法。

而此時,已經是四月中旬,東南信風也如期而至,李信與黃龍告別瀛洲鎮守府諸官將,從瀛洲澳啟程返航。

在東南信風的助力下,李信一行離開瀛洲澳,不過七天時間,就順利抵達漢江口,由於船上懸掛著大明的龍飛鳳舞旗幟,直接溯江而上,

回到漢城之後,李信去見了姜曰廣,向自己如今的頂頭上司報告了在瀛洲鎮守府的所見所聞,聽得姜曰廣神往不已,後悔沒有跟著李信、黃龍等人一同前往。

就在李信離開漢城前往瀛洲島之後不久,張溥向姜曰廣報告自己想要留在朝鮮,繼續講學傳道甚至是開宗立派的想法。

這件事情,朝鮮的親明派士林領袖尹集也曾一再地向姜曰廣表達過請求,不過每一次姜曰廣都是不置可否,但是當張溥這位副使親口向自己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姜曰廣卻是不能在置之不理了,於是,等不及信風的到來,就派人走陸路,經平壤、安州到皮島,然後從皮島過海到登州,然後走陸路回京師,向崇禎皇帝請示如何處理。

就姜曰廣的本心來講,大明朝廷派出大儒到朝鮮講學傳道,扶持和培植朝鮮士林之中的親明勢力,這是一件大好事,只不過讓不讓張溥就地留下,卻不是他這個理藩院的副使所能夠決定的了。

當李信從瀛洲島回到漢城的時候,姜曰廣派出的信使已經離開快要一個月了,如今朝廷還沒有傳回訊息。

而張溥本人則在朝鮮新任禮曹判書吳達濟以及弘文館大學士兼成均館大司成尹集的陪同下,已經離開漢城,前往位於漢城以南州郡的陶山書院、白雲洞書院、甫勞洞書院等處講學去了,講學的足跡幾乎走遍瞭如今朝鮮國內的十二道。

與此同時,大明探花郎出身的張溥,也以其舌綻蓮花、滔滔不絕的雄辯之才,迅速在朝鮮南部的眾多書院之中,掀起了一股復興程朱理學的熱潮出來。

李信聽了姜曰廣、喬啟泰等人所說的這個情況之後,震驚的是無話可說,一方面固然是對張溥這個一直以來都覺得有點誇誇其談的探花刮目相看,另一方面也是沒有想到,朝鮮士林對於張溥掛羊頭賣狗肉名為程朱理學實為東林學說的那一套說辭竟然如此歡迎,以至於張溥本人都要請求留在此地傳道授業了!

聽姜曰廣說起,張溥本人以及朝鮮國士林的請求已經被送回大明京師請求皇帝定奪了,李信對自己之前的想法當然也更加堅定了。

只是他本人是武英殿中書舍人,或者按照如今流行開來的說法,他本人就是軍機處的軍機舍人,因此他知道,以旅順口為基地開闢出牽制乃至反攻後金另一條戰線的想法,不是姜曰廣這個理藩院副使所能決定的,因此當下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說道:

“姜大人,我等自從離京出使朝鮮以來,算算時日,已經三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