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二七章 賊情復熾,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曾經與高迎祥平起平坐而如今實力大受損失的老回回馬守應,也不得不領著回回營所剩不多的人馬,向高迎祥表示了效忠歸順。
一同表示效忠歸順的,當然還有張獻忠這個西營八大王了。
誰讓高迎祥的闖營如今擁有著各路“義軍”隊伍之中最多的糧食呢。
因為事先有所準備,高迎祥麾下的闖營雖然在出城西逃特別是渡河的過程中,丟棄了大量的糧草財物,但是等到這些人倉皇西逃之後,終究還是高迎祥的麾下運送過河的糧草多。
這些流賊差不多都有過上山落草的經歷,知道在官軍圍困的情況下,什麼東西最珍貴。
也因此,逃進了群山深處之後,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假意,高迎祥很快就成為了這數股流賊名義上的共主。
不過高迎祥這個人,懂得一些韜光養晦的道理,在眾人紛紛勸說他更換一個響亮名號的時候,他堅持使用已經叫響了的名號,只是繼續自稱闖王而已。
李自成雖然自立門戶了,但仍帶著自己的人馬,一如既往地緊緊追隨在高迎祥的左右,仍是自稱“闖將”,將自己的營頭稱為“闖將營”,以示追隨闖王、效忠闖王之意。
從五月到十一月,在長達半年之久的時間裡,有過上山落草經驗的高迎祥,帶著這些個躲進群山深處的大大小小的流賊營頭,與延綏鎮、山西鎮進山圍剿的軍隊,斷斷續續地玩著躲貓貓的遊戲。
在晉北群山深處的茫茫山林溝壑之中,這些大大小小的流賊營頭東躲西藏,就是不與圍剿的官軍照面打硬仗。
李邦華也好,孫傳庭也好,已經下令山西鎮和延綏鎮的軍隊多次進山圍剿,可是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要麼完全找不到流賊的蹤影,要麼就是流賊一擊即走,帶著官軍在群山深處兜圈子,直到官軍一次次糧盡而退。
幾次進山圍剿無果之後,李邦華、孫傳庭等人也更改了策略,不在寄希望畢其功於一役了,而是步步為營,開始指揮軍隊,僱傭民夫,在流賊出沒的群山外面,專撿那些通行的要道,攔路修建墩堡敵臺,只派駐少量的人手,扼守進出群山的道路,希望流賊缺糧,困死在山中。
就這樣,圍剿的官軍在群山外,流竄的賊軍在群山中,相持了起來。
當然,這種對峙或者說相持,對流賊一方是更加不利的。
夏天的時候還好說,上山雖然蟲蛇較多,但還不算致命,又有山泉、野果可吃用,勉強能夠撐得下去。
但是到了入冬之後,本來就有限的糧食早就吃光了,而帶進山中的馬匹也開始一匹接著一匹地殺掉吃光。
當初跟著帶進岢嵐山、蘆芽山中的流賊隊伍,有不少嘍囉和小頭目藉著出山搶掠的時機,開始下山逃亡。
而那些率隊出山搶掠的小隊伍,一個個也都如同石沉大海,一去不回。
進入十一月份之中,山上不斷降下積雪,打獵和尋找食物更加難以為繼,於是,從馬守應的回回營開始,張獻忠的西營、賀一龍、賀錦、劉希堯、藺養成等人的營中,相繼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稱之為吃香肉。
一些跟著入山的老弱流賊,首先成為了這些人營中眾賊的盤中餐、口中食,接著是年輕人,再接下來,就是透過抓鬮決定誰來作為食物被大家吃掉。
當初跟著眾賊頭過河進山的流賊亂民,約莫一萬兩千餘人。
但是到了崇禎二年的十一月中旬,扣除掉官軍歷次圍剿斬獲的,私自下山逃亡的,飢寒傷病而死自然減員的,以及入冬以來被殺而分食的,高迎祥點檢各個營頭的人馬,已經不足四千人了。
終於,十一月下旬,已經連著餓了多日卻也不肯屈尊去吃人肉的高迎祥,實在無法忍受下去,於是冒著麾下一去不回的風險,再次派出了手下的親信將領劉哲,率領一隊飽餐了一頓香肉的積年老賊,前往岢嵐山外的五寨堡方向劫掠糧食。
劉哲等人沒有給高迎祥帶回來糧食,卻給他帶回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
也就是遠在山海關外遼東之地的建虜,從大同鎮殺胡口破邊而入的訊息。
大喜過望但又將信將疑的高迎祥、馬守應等人,立刻派人往東趕到靜樂城通往寧武關的汾水上游谷地,卻正看見大隊的延綏鎮騎兵浩浩蕩蕩地往寧武關開去的場面。
訊息傳回山中,高迎祥、馬守應、賀一龍、賀錦等等流賊首領們,人人興高采烈,知道自己在山中苦苦煎熬、苦苦等待的翻身時機,又一次到來了!
而且這一次,這些大大小小的流賊首領們的意見,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