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四零章 普天同慶,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畢竟,你要讓這些官員給你幹活辦事,首先得讓他們之中那些品行高潔的廉官廉吏衣食無憂吧。
要不然的話,你這整個官僚體制不就是在逼著他們貪汙受賄嗎?
也因此,就要給他們增加俸祿。
上一次漲了折色,這一次要漲本色,從上到下所有官員的本色一律增加一倍。
不過,增加的本色不是大米,而是其他五穀雜糧,三成土豆,三成番薯,三成玉米。
還有一成可以是五穀雜糧之中的任意一種,由各省不政使司自行決定。
而原來的本色祿米部分保持不變。
崇禎皇帝之所以要這麼做,當然並不單純是為了給官員們漲工資而漲工資,而是這麼做本身也是一個一舉兩得的事情。
一來,這樣做可以解決低品級官員的生存問題或者說溫飽問題。
畢竟祿米不夠,或者說銀子不夠購買大米,你也可以有衝抵俸祿的土豆番薯吃嘛,肯定餓不死。
二來,隨著土豆、番薯這種耐寒耐旱農作物的持續推廣,京畿順天府周邊,盧象升的河北巡撫轄區,還有漕運總督袁可立的轄區,以及河南巡撫、山東巡撫管轄的地區,甚至包括東江鎮所轄的安東鎮守府、北直隸的熱河鎮守府等地,都逐漸地收穫了不少的土豆和番薯。
這些東西產量可比大米大多了,而且可以種植的地方也多,不像是水稻大米,只有南方或者北方相對比較溫潤的地方可以種植。
所以,這些新型的粗糧一時半會兒不用擔心短缺的問題。
再者,隨著土豆、番薯的逐漸推廣種植,種植面積大增,相應的價格也迅速下滑。
正所謂穀賤傷農,各個墾區也好,軍屯民屯也好,老百姓種植他們的積極性下滑了,那就危險了。
若是朝廷將它作為官員們的本色俸祿定了下來,那麼各省藩司藩庫推廣種植的積極性,也就能繼續保持下去了。
與此同時,短時間內,這些粗糧的價格也會有點起色。
有著這麼多的好處,當然要趕緊去推動了。
這麼做,比戶部和各地藩庫照市價購買大米,然後給官員們發大米,或者直接漲折色,發銀子,要划算得多了。
崇禎三年正月初一皇極殿裡的正旦大朝會,一直持續到了下午未時方才宣告結束。
參加這一次大朝會的京官、勳貴、外戚和使節們,在大朝會結束的時候照例領取了一份還算豐厚的賞賜。
這也是大明朝的慣例,除了祭祀天地社稷祖宗的祭禮需要分給參加朝會的官員以外,另有一份由銀子和綢緞或者布匹組成的節禮。
這個其實類似於平常百姓家過年的時候,家長髮給家裡人員的紅包。
只不過,天子發給官員們的紅包比一般百姓家要貴重一點罷了。
理藩院原本要安排的外藩使節的覲見,因為這一次大朝會的拖沓冗長而告吹。
吳惟英請旨之後,延遲安排到了第二天的上午接見。
因為不光是崇禎皇帝本人穿著全套的禮服在皇極殿坐了幾個時辰,已經很累了,就是那些參加大朝會的大小官員以及外藩使節們,在這樣的天氣裡,裡裡外外地奔波來去,也已經累得夠嗆了。
不過累歸累,滿朝文武大臣領了正旦大朝會的賞賜出宮的時候,人人臉上都是笑意滿滿。
即便是最挑剔的官員,對於崇禎皇帝這一次的犒賞全軍、增加俸祿也都是滿意的。
從古至今,人們衡量一個家族、團體或者王朝來說,它是不是蒸蒸日上、紅紅火火,是不是很有希望很有前途,始終都有一個相同的而且基本的衡量標準。
這個標準,就是錢財。
對於一個家族來說,主要看你能不能給你僱傭的長工或者僕人發出工錢來。
若你不僅能夠正常發出來,而且還能夠不斷地有所增長,那就說明你這個家族經營得很成功,很紅火。
對於一個國家或者王朝來說,你能不能給你的軍隊如期如數發出軍餉,你能不能如期如數給你的官員們發出俸祿,這可是一個重要的標誌。
也是軍隊裡的將校士卒,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員們,判斷你這個王朝還值不值得擁護,值不值得追隨的基本標準。
這個道理很簡單。
就像後世一個人經營一個企業一樣,漲工資總是一個能夠快速提高員工忠誠度和凝聚力的最佳手段。
如今的大明官員們來說,這個皇帝不僅能夠開出俸祿,而且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