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一五章 一點就著,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朝自建立以來,除了科舉制度不搞世襲以外,其他各個領域,幾乎都秉承了世襲制的原則。
軍人有軍戶制度,匠人有匠戶制度,商戶同樣也有商籍制度。
而三邊之地與套虜或者海寇,甚至與甘南、青海藏區的土司們之間的貿易,數百年來始終壟斷在有數的幾個邊貿世家的手中。
這些有數的一些靠著壟斷邊貿發家致富的豪商世家,最擔心的就是官府收回他們的壟斷貿易之權,然後由官方開設榷場抽稅,並鼓勵內地商人入駐與邊外部落自由貿易。
而袁崇煥這個三邊總督到任之後,所做的事情,恰恰就是他們最怕的那種。
袁崇煥是那種又臭又硬的脾氣,賄賂收買根本不好使,而且即便是拿了你的錢,他也不會給你辦事。
袁崇煥帶著固原鎮軍隊移防花馬池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控制花馬池的各大鹽池鹽場。
同時,只用了一紙文告,就簡單粗暴地廢除了早在萬曆皇帝以來就賣出去的大批鹽引。
緊接著,就在自己的三邊總督府內,設立了三邊鹽課司和三邊茶馬司,將三邊之地,也就是甘肅、寧夏、延綏等地的鹽茶馬貿易,全部攬到了自己的手中。
為了儘快改善三邊總督府的財政狀況,也是為了給自己計劃中的開拓西北邊境,然後大展拳腳籌措資金,袁崇煥到任之後,即按照崇禎皇帝在密旨中指示的那樣,透過發給邊貿商人特許狀的方式,對從事邊貿的商人徵收遠遠高於以往的稅金。
這一下子,自然又是捅了馬蜂窩了。
沒過多久,朝中的、地方的各種針對袁崇煥的彈劾紛至沓來。
不過,開邊互市也好,特許經營也好,對邊貿徵收重稅也好,都是袁崇煥上任三邊總督之時,崇禎皇帝准許他做的。
所以,這樣的彈劾自然毫無效果。
然而,彈劾沒有效果,卻並不意味著這個事情就這麼了了。
正所謂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袁崇煥取締邊地豪商世家壟斷邊貿的權利,當然會引起這些人的反彈。
旅居三邊之地的秦晉漢人商號還好說,要麼老老實實購買特許狀,要麼清點買賣,轉往他處。
反正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可是,世居於此的木速蠻商人,卻沒有辦法轉往他處。
出身於洮州洮商世家的洮岷副總兵趙大胤,就是如此。
而趙大胤手下的將校官佐,比如馬光玉、馬進忠、米喇印等人也是如此。
這些人要麼出身於本地豪商,要麼出身於本地衛所,家裡既是地主,又是商人,多少年來都是靠著手中的權力壟斷商路以便謀取暴利。
袁崇煥到任之後的做法,等於是直接斷了他們的財路。
又因為這些人都是木速蠻出身,平時同氣連枝,本來就是一個關係緊密、水潑不進的小圈子,到了這個時候,更是休慼與共,走得更近了。
袁崇煥及其幕僚們對三邊之地木速蠻的洶洶民情有隔膜,不瞭解,但是對於這些雖是明軍將校卻又受制於本地經堂、禮拜寺大小莫洛的回回將校們來說,他們可是感受的十分清楚。
只是這些人的力量與三邊總督府麾下的軍隊相比,明顯不足,所以也只能忍氣吞聲,默默忍著。
不過,隨著固原鎮、臨洮鎮主力軍隊的先後移防,特別是隨著臨洮鎮總兵官董志義、監軍御史韓一良的率軍離開,洮岷副總兵趙大胤的地位和權力立刻就凸顯出來了。
趙大胤花了大價錢,輾轉託人找到了在袁崇煥身邊最得用的左膀右臂毛羽健,最終得以成功留守洮岷本地,但是他對袁崇煥的不滿,卻依然未有絲毫的改變。
所以執行起袁崇煥的許多政策來,就非常的牴觸,非常的不配合。
特別是對於以自己家族為首的洮州商人,與藏區德格土司、白利土司的走私貿易,不僅不聞不問,而且還保駕護航,公然抗拒三邊總督府的禁令。
得知這個情況之後,袁崇煥對趙大胤十分不滿,數次行文進行斥責。
但是花馬池距離洮州較遠,在董志義、韓一良率軍移防漢中之後,作為洮岷副總兵的趙大胤,基本上就等於是當地的土皇帝了。
再加上趙大胤本來就對袁崇煥的種種政策不滿意,所以對於袁崇煥的斥責全當耳旁風,一邊堅決否認指責,一邊繼續陽奉陰違。
到了崇禎二年的八月,激化矛盾的導火索終於出現了。
龍華民、湯若望、熊三拔等來自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