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一四章 西北局勢,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如崇禎皇帝猜想的那樣,洮岷兵變的發生,是多種因素機緣巧合地湊到了一起而導致的。

當初崇禎皇帝決定將臨洮鎮內遷至漢中的時候,想法很簡單。

一個是透過移防這種方式,將臨洮鎮的人數查實,跟隨移防的,按照前往漢中的實有人數定額給餉。

沒有按期移防漢中的,則以空餉的名義撤編,也不追究什麼責任,只是今後不再給餉。

臨洮鎮的總兵官是陝西人董志義,自然希望回到陝西去,而且漢中自古富庶,且又遠離邊地,移防漢中對董志義這樣的陝西將校士卒來說,是一件出乎意料的好事情。

然而對於出身於臨洮鎮邊地河州(後世臨夏)、洮州(後世臨潭)、臨洮、岷州(後世岷縣)等地的衛所和邊軍將校們來說,卻是極不情願的。

與此同時,臨洮鎮畢竟是個邊鎮,一直擔負著防備“海寇”(韃靼土默特部的分支)進犯的重任。

雖然到了明末的時候,駐牧在青海大草灘上的“海寇”四分五裂,已經沒有什麼力量進犯大明,但是畢竟沒有歸順朝廷,因此臨洮鎮也不能全數移防到漢中去。

就這樣,在袁崇煥等人主持之下,臨洮鎮的主力九千餘人,跟著總兵官董志義和監軍御史韓一良,老老實實地奉旨移駐到了陝西漢中一帶。

而歸屬臨洮總兵節制的洮岷副總兵趙大胤,則在奔走爭取之下,成功留守洮岷本地。

趙大胤雖然姓趙,而且與宋太祖趙匡胤只差一個字,但他卻是一個典型的回回木速蠻。

這個趙大胤出身於洮州的一個世代經營漢藏鹽茶馬貿易的洮商世家,家資豪富,以武舉募兵從軍徵海寇,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累功升為洮岷副總兵。

如果不是袁崇煥來到了三邊總督的任上,這個人或許能夠安安穩穩地當他的副總兵,繼續經營他的家族商業勢力。

從好的一方面來看,袁崇煥是個勇於任事、意志堅定而且殺伐果斷的人。

這個特點與洪承疇差不多。

但從不好的一方面來看,袁崇煥又是一個擅權專橫、膽大妄為,不僅特別愛折騰而且特別能折騰的人。

從這個方面來說,他又與曾經的一位三邊總督,也就是那個倡議收復河套的曾銑頗為相似。

當然,從歷史上的結局來說,袁崇煥還是與曾銑更加相似。

曾銑被斬首棄市,而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但是這兩個人在大明朝循規蹈矩、庸碌無為的文臣階層之中,卻算得上是一個特立獨行敢為人先的異類。

這樣的人,類似於雙刃劍,用得好了就是一把銳利的寶劍,用不好了,就容易傷了自己。

總之,這樣的人不管到了哪裡,都註定不甘寂寞,註定要轟轟烈烈。

袁崇煥來到三邊總督的任上之後不久,陝北就亂了,他本來想著自己身為三邊總督,皇帝一定會讓他統領三邊軍隊去剿賊。

可是沒成想,沒過多久,陝北流賊就被孫傳庭、洪承疇這兩個狠角色給攆得在陝西活不下去,跑到了山西。

而崇禎皇帝也沒有用他率軍剿賊,而是派了一位閣老兼軍機大臣親自坐鎮山西。

斷了統率大軍剿賊的這個念想之後,袁崇煥就把目光集中在了履行三邊總督府的分內職責上了。

一個是募民墾荒。

一個是開邊互市。

然而袁崇煥到任之後,除了先後推動固原鎮和臨洮鎮移防這個朝廷大事之外,他在三邊總督轄地自己主抓的這兩件事情,全都是得罪人的事情。

募民墾荒的事情,自然不用多說了。

寧夏鎮地跨黃河兩岸平原,地廣人稀、河湖遍佈,有大量的易墾宜耕土地,是實實在在的塞外江南。

陝北的百姓起初不明就裡,所以不願前來,三邊總督府的招墾文告發到各地數月,也沒有多少人自願應徵應募。

但是等到第一批流民被延綏參政陳奇瑜押解移送到花馬池三邊總督府以後,沒過幾個月,寧夏之地可以分得大量易墾宜耕土地的訊息,很快就在陝北、關中等地傳開了。

於是幾個月後,根本不需要各地陝西、甘肅、寧夏、固原、延綏各地官府強行攤派,抓捕遣送,就有大量的各地漢人流民,拖家帶口、成群結隊,絡繹不絕地前往花馬池登記開荒。

失去了土地和家園的漢人流民,對於土地的那種渴望,一旦有了官府開闢的渠道和明確的支援,立刻就像山洪暴發一樣傾瀉而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尊之我不該被柴刀

妖刀居合

給深港風月

一雙鯉

BOSS心尖寵:小寶貝,超兇噠!

洛萬萬

藍桉已遇釋槐鳥

持塵

王妃

楚秋

重生:開局告白同桌小憨憨

白菜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