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零二章 不能打了,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雙方之間,總共不過三五里地的距離,豪格的三路騎兵,很快就賓士到了明軍大營的胸牆之前,有的直接從開放的通道直衝而入,更多的則在第一道胸牆之前減緩了馬速,也有的則把這些胸牆當成了擋馬牆,直接躍馬而過。
而早早地就被佈置在胸牆背後的明軍火槍手、弓箭手們,絕大多數都憑藉著四尺多高的胸牆,躲過了建虜和蒙古騎兵在衝鋒路上激射的漫天箭雨,等到敵人靠近胸牆的時候突然站起身來,朝著敵軍紛紛開火。
嘣嘣嘣嘣的弓弦聲夾雜著砰砰砰砰的火槍聲,瞬間響成了一片,火槍彈丸和弓箭射出的箭雨,將靠近胸牆的敵人擊倒一片。
而那些憑藉著高超的騎術,始終保持高速,躍過四尺多高的胸牆,進入胸牆與胸牆之間的少數建虜和蒙古騎兵,則被胸牆背後手持長槍的長槍手刺翻在地上。
而那些僥倖沒有遇到胸牆,而是直接沿著進出明軍大營的通道洶湧而入的建虜和蒙古騎兵們,則很快就遭遇到了更加殘酷的打擊。
被佈置在明軍大營正中央的巨大炮陣,在建虜騎兵和蒙古騎兵兵分三路從西面疾奔而來的時候,三十六門崇禎一式後裝滑膛子母炮,就對準了這三條通道。
對準乾門、兌門和坤門的各有十二門佛郎機炮子母炮改進款,每門母炮八個子炮的配備,使得十二門佛郎機的火力可以在短暫的時間內,連續打出九十六顆六斤重的鐵質彈丸。
也就是說,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其面對的乾門、兌門和坤門之內的通道,變成一條條血肉衚衕。
早就類似的八卦型大營之中演練了無數次的薊鎮三屯營、建昌營和山海鎮明軍炮手們,根本不需要孫承宗、尤世威、趙率教等高官來親自指揮。
到了敵軍騎兵對著佛郎機的炮口洶湧而入的時候,只聽得炮陣中央一個人大喊一聲“點火”,分別朝著三個方向嚴陣以待的炮長們,立刻將火把伸到了佛郎機炮的子炮火門之上。
隨著咣咣咣的轟鳴聲,三十六門火炮朝著三個敵軍湧來的方向射出了熾熱的彈丸。
雖然不是開花彈,但是打在一具具馬匹和人體之上,其威力依然不容小覷。
第一波佛郎機火炮射出的彈丸,將衝鋒在前的建虜和蒙古騎兵洞穿了一串串。
那些僥倖躲開了一枚又一枚佛郎機的彈丸,衝入了通道深處,眼看著就要衝入大營中央炮陣附近的騎兵,很快就被隱藏在最後一道水泥石塊混凝土胸牆後面的火槍手們亂槍打死。
而且這些火槍手們很快就找到了竅門。
建虜披著雙層棉甲的騎兵抗打擊能力很強,中了一槍兩槍或者身中數箭,只要沒有擊中頭面部的要害,就都還能繼續策馬前行。
但是這些騎兵胯下的馬匹卻鮮有披甲的。
於是很快明軍火槍手、弓箭手、長槍手就將目標鎖定在建虜和科爾沁騎兵騎乘的馬匹身上了。
一時間通道對面的火炮轟鳴不停,通道兩側的牆後面火槍齊射、箭落如雨,到最後,衝入了通道之中的敵軍騎兵,終究沒有一個能夠衝入大營中央的炮兵陣地之上。
豪格騎著馬在鰲拜等人率領的兩千多鑲黃旗護軍擺牙喇兵的護衛之下,張望不遠處的明軍大營,看著自軍的騎兵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朝著明軍低矮的擋馬牆衝擊過去,心情一陣陣激盪,幻想著在三不剌川的這篇荒野之上,將眼前的這一大批明軍一舉全殲,以彌補自己未能攻入明國的遺憾。
當然,若是他能夠像大明朝廷的閣老兼軍機大臣孫承宗一樣,站在一座高高的望樓之上,拿著大明出品的雙筒望遠鏡俯瞰整個戰場的話,他就不會這樣想了。
因為呈現在孫承宗眼中的景象,與豪格在鑲黃旗大軍背後看到情況大為不同。
建虜和蒙古騎兵如同漲潮之時的海浪一樣,驚天動地、密密麻麻、排山倒海一般衝來,聲勢固然極為駭人,但卻大部分止步於一道道四尺多高的胸牆外面。
少數騎術高超策馬躍過胸牆的騎兵,也很快就被胸牆背後嚴陣以待的明軍士卒所圍殲。
而大量的建虜騎兵和蒙古騎兵只是策馬在他這座八卦大陣的外圍不停的策馬賓士,一邊盯著明軍的火槍張弓射箭,一邊尋覓著突入大營的通道。
這一次,孫承宗帶薊鎮邊外,帶到多倫諾爾一帶佈防的明軍,雖然比不上遼東鎮、延綏鎮那般的精銳,但在大明邊軍序列裡面,卻也是排在前面的隊伍。
熱河鎮守府的武烈營就不說了,就是經過尤世威大力精簡整編移防到關外的三屯營、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