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零八章 一言而決,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二月初六日的中午,李邦華從歸化城中遣人送來的奏報,經過行在軍機處之手,呈送到了崇禎皇帝的手中。

李邦華在這一份奏報之中提出了幾條建議:

其一,李邦華建議崇禎皇帝在歸化城中駐防重兵,從此將宣大邊外的漠南地區收入版圖。

李邦華在奏報之中寫道:“歸化城所在之土默川,實乃我華夏豐州之故地。唐末以來,兩宋虛弱,先有遼金,後有蒙元,豐州之地遂久染腥羶。

“如此數百年來,豐州沃野縱橫千里之良田,竟成胡虜南下牧馬之草原,思之誠可哀也!

“今臣等奉旨追擊建虜,北出塞外,將士奮勇,幸不辱命,重將歸化城所在之土默川收入大明版圖。

“此地西連陝甘、南接大同,東臨宣府,北扼大漠,有千里沃野可以屯墾耕種,有無數草場可供牧養馬匹。

“陛下若增築此城,設一總兵,派一強軍,大募秦晉魯豫之流民以實之,宣大邊外從此進可攻,退可守,可以高枕無憂矣!”

其二,李邦華在這封奏報之中提議,趁著山海鎮趙率教所部、大同鎮祖大壽所部以及熱河堡曹文詔部、多倫部騎兵累計兩萬餘人雲集歸化城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良機,一舉殲滅套虜鄂爾多斯部,將河套之地,重新收歸皇明之版圖。

李邦華在奏疏之中寫道:“鄂爾多斯諸部據佔河套,侵擾西北邊鄙二百餘年,久為中國之患!

“今我大軍將步騎數萬,北逐建虜,雲集歸化,此正是滅亡套虜、規復河西之良機也!

“自古以來,欲固陝甘,必復河套!陛下若欲西北之地三邊五鎮長治而久安,此正當其時也!”

除了這兩條建議之外,李邦華還在奏報之中提醒崇禎皇帝,奴酋北逃之後,宣大戰局已定,各部將士奮戰之功不可不賞,並請崇禎皇帝依照前番東江與西南之先例,以宣大邊外之土地封賞從戰有功之將帥士卒。

李邦華在奏報之中寫道:“如此一來,陛下只需一道詔令,即可以收軍心,可以省國用,可以實邊外,一舉而三得也!”

李邦華的奏報送到居庸關中之後,皇帝身邊唯一的內閣輔政大臣徐光啟,對此建議極為讚賞。

而崇禎皇帝本人,當然立刻就同意了。

漠南和河套之地的極端重要性,崇禎皇帝的心中也非常清楚。

如今,大明邊鎮精銳之師雲集歸化城中,他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

至於之前大明朝堂之上曾經有過的那種塞北之地得知不足以耕種,守之徒然勞師而靡餉的說法,他更是早就嗤之以鼻了。

且不說後世內蒙古地區的糧食產量了,就單說這片廣袤地區的豐富礦產資源,就已經是後世中國的重中之重了。

所以,即使是駐軍歸化、收復河套這些建議,不在李邦華的這份奏報之中提出,如今這位來自後世的崇禎皇帝在得知黃臺吉從歸化城突圍北上逃亡漠北,而李邦華率軍進入漠南重鎮歸化城的訊息之後,也會在第一時間傳旨李邦華等人駐軍歸化,並進而收復河套的。

所以,李邦華的提議一送到皇帝手中,崇禎皇帝根本不需要徵求任何人的意見,當即批覆同意。

與此同時,就在崇禎皇帝收到李邦華從歸化城發來奏報的第二天傍晚,來自東江鎮和登萊鎮的遼東捷報,也在輾轉京師之後,被內閣首輔李國鐠派人快馬送到了居庸關中。

當天夜裡,居庸關裡,上自崇禎皇帝和隨駕大臣,下至關城之中的普通一兵一卒、隨軍民夫青壯,人人歡欣鼓舞、喜氣洋洋。

有了遼東傳來的捷報,此番建虜入寇宣大之地的戰事,就算是以先敗而後勝,先守而後攻的結局,塵埃落定了。

而數日之前,流賊復起和洮岷兵變,給居庸關行在諸臣所帶來的隱憂與不安,也隨著遼東捷報的傳來一掃而空了!

十二月初八日上午,已經御駕親臨居庸關一月有餘的崇禎皇帝,在隨駕群臣的一再進諫之下,終於帶著親軍三衛的護衛人馬,以及隨行伴駕的閣臣、勳貴和朝廷文武官員們,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居庸關,開始啟程返回京師了。

如今黃臺吉不僅退出了宣大邊外,而且也已經撤離了歸化城,向著漠北的方向逃去了,崇禎皇帝的這一次御駕親征也已經算是完勝建虜,御駕再留在居庸關中,也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至於西北又生出來的亂局,崇禎皇帝暫時還沒有放在心上。

且不說流賊從山西逃回陝北之後,一時之間很難再有當初的規模,就算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