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零三章 追亡逐北,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日下午申時左右,豪格所部鑲黃旗與科爾沁大軍重新聚攏到了一起,原本的兩萬伍仟多騎,到了這個時候,一番清點之下,退回來重新紮營結陣的各部人馬,合計已然不足兩萬人了。
而且其中還有三千餘人,在進攻和撤退的過程中,失卻了自己的戰馬。
在冬季冰雪覆蓋的茫茫草原上,一個騎兵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戰馬,其後果有多麼嚴重,顯而易見。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在構築了永備工事的明軍大營面前桀驁不馴、滿不在乎的豪格,才意識到為什麼當年天命汗親賜巴圖魯封號的老將悍將巴賴山會第一個跑回來說不能再打了。
雖然他不知道這座看起來有一道道擋馬牆組成的平淡無奇的明軍大營到底有什麼玄機,但是卻也認清了,攻打這座大營比攻打高大堅固的獨石堡,都令他的損失更為慘重。
然而即便如此,豪格依然不肯撤軍。
在他看來,鑲黃旗損失如此慘重,他又豈能善罷甘休!
即便拿不下這座大營,他也要守在這座大營的附近,他不相信,大營中的明軍,能在裡面躲上一輩子。
畢竟,這個大營可不是真正的明軍城池。
就這樣,豪格、齋桑所率領的鑲黃旗與科爾沁騎兵將近兩萬人,與孫承宗統率的熱河堡、薊鎮、山海戰大明官軍,又陷入了相持之中。
而多倫諾爾土城中的多倫部首領哈丹巴特爾雖然觀望良久,卻終究沒有敢於出城一戰,就那麼守在城中,靜靜地等待著大明軍機大臣孫承宗之前說過的反擊時刻的到來。
這個時刻很快就到來了。
數日之後,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傍晚,就在豪格怒氣衝衝地堅守在多倫諾爾土城外的明軍大營附近,繼續等待殲敵良機到來的時候,正黃旗護軍擺牙喇牛錄額真何洛會,帶著一隊人馬找到了鑲黃旗的大營。
何洛會的到來,很快就引起了豪格以及鑲黃旗大臣、左右固山、四大梅勒等高層人物的驚恐譁然。
大金國敗了!
大金國數路大軍破邊而入勢如破竹,居然敗了!?
不僅鑲黃旗的年輕旗主豪格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就是身經百戰打慣了仗的揚書、巴賴山、索海等人,也不敢相信何洛會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
可是何洛會帶來了大金國天聰汗黃臺吉的手諭,由不得他們不相信。
到了當日夜裡,已然相信了何洛會所說訊息為真的豪格、揚書、巴賴山、索海等人,丟下了大營中的糧草輜重和作為食物的牛羊畜群,突然撤軍西去。
而時刻關注著這支建虜大軍的多倫部首領哈丹巴特爾,很快就發現了豪格等人率軍西去的跡象。
到了當日夜裡,豪格等人剛剛率軍離開,哈丹巴特爾就帶著三千多倫部騎兵,衝出了多倫城,向著十數里外的明軍大營奔去報信。
孫承宗在多倫諾爾附近設下這樣一座明軍大營,並且留著多倫部人馬在城中不出,就是要以多倫城及其城中的人馬糧草為誘餌,引誘建虜鑲黃旗和科爾沁蒙古騎兵來攻打。
也因此,對於甘當誘餌的多倫部首領哈丹巴特爾,孫承宗並沒有指責他在建虜攻打明軍大營的時候,沒有從後面出兵幫忙。
實際上,在那個時候,多倫部的人馬也幫不上什麼忙。
他們真要出兵幫忙,反而很可能,會敗在鑲黃旗護軍擺牙喇兵的手下,從而失去多倫城。
若是如此,孫承宗的各種誘敵來攻的設想,恐怕就要全部落空了。
在冬季滴水成冰的三不剌川,沒有城池容身,任何一支大軍都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哈丹巴特爾的及時報信,讓一直被嚴寒和凍傷困擾著的明軍統帥孫承宗,及其麾下大將總兵官尤世威、趙率教都鬆了一口氣。
第二天一早,孫承宗派出所部騎兵主力一萬兩千人,以山海鎮總兵趙率教為主,以熱河鎮守使曹文詔,以多倫部的三千騎兵為嚮導,向西追擊而去。
而孫承宗自己責帶著以步軍為主的薊鎮總兵官尤世威等人,率領剩下的大軍,帶著一批傷病士卒,棄了荒天野地裡的八卦陣,進駐到了多倫城中進行休整。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趙率教和曹文詔等人麾下的騎兵,因為之前在八卦陣中休整了很久,等到建虜夜裡撤退的第二天早上奉命出營的時候,比起連夜冒著嚴寒趕路的虜騎,速度上卻是快了不少。
往西追擊的一路上,不斷地遇到建虜鑲黃旗掉隊的披甲旗丁。
這些披著馬甲的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