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七九章 大沽船廠,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已經年近五十的梁廷棟,身材高大魁梧,國字臉上一幅美鬚髯,生就了一個文人武相的樣貌。
此時他與眾人一樣,都在崇禎皇帝起居的這處小院落的正堂之中,小心翼翼地半拉屁股坐著御賜的錦凳,半是感激半是疑惑地,聆聽著崇禎皇帝的侃侃而談。
他也不清楚崇禎皇帝最後說的這個話,對他到底是褒是貶,或者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他雖然一直私底下揣摩著皇帝的心意,事事迎合皇帝的意圖,但是卻一直把握不準皇帝對待他的態度。
他的官銜和職務一直都在往上升,可是距離京師的朝堂卻是越來越遠,對於京師朝堂尤其是對於皇帝決策的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小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梁廷棟一起想起來,心中就充滿疑惑。
然而,不管他的心裡有多少疑惑,對於崇禎皇帝的這番話,他還是立刻就做出了自己的反應:“臣——謹遵陛下旨意!”
崇禎皇帝對梁廷棟所說的這番話,當然是話裡有話。
因為崇禎皇帝所說的那些今後直隸總督的為政要點裡面,並沒有一項軍務。
崇禎皇帝當時設立直隸總督的意圖,可並不是想在當年廢除了山海關的薊遼總督府之後,再搞出來一個翻版的薊遼總督府。
而且如今的北直隸之地,通州駐紮有近衛軍第一鎮,保定駐紮有近衛軍第二鎮,居庸關駐紮有近衛軍第三鎮,天津城內又有一個專管海軍的海軍都督府。
特別是在全面完成來了北直的衛所改制之後,梁廷棟這個直隸總督的麾下,除了那幾個用來收攏安置衛所世官的督標營頭之外,已經沒有軍隊可以管理指揮了。
若是他不是兼著海軍都督府左護軍的頭銜,那麼他連直接指揮眼皮子底下的天津水師的權力都沒有。
既然這樣,乾脆一心去管理民政事務好了。
就這樣,崇禎皇帝在不動聲色之中,剝奪了梁廷棟對於北直隸地區軍務的干涉權力。
當然,這個權力本身,在他接任直隸總督之後就一直是形同虛設。
因為不管是近衛軍也好,邊衛軍也好,後備軍也好,包括天津水師也好,北直隸地面上如今存在著的這幾支軍事力量,原本沒有一個是他能夠指揮得了的。
之前遍佈京畿地區的建昌營、三屯營、昌平營以及保定兵等等,這些雜牌子總兵官們,有的在戰死之後營頭撤銷,比如保定總兵陳洪範以及保定兵。
有的則在整體遷往邊外之後撤銷了建制,比如三屯營和建昌營。
還有的,則完全淪為兵部直屬的建築工兵營了,比如原來的昌平營總兵吳國俊及其麾下的昌平營。
這些原本歸屬直隸總督府排程指揮的雜牌子營頭,在崇禎皇帝著力打造近衛軍的過程中,全都一步一步地被淘汰掉了。
那些還有用的,要麼被首任直隸總督孫承宗調到了邊外繼續重用,比如尤世威,要麼被第二任直隸總督南居益用順了手,跟隨調任,劃到了兵部直管,比如吳國俊。
等到梁廷棟接任直隸總督,說是總督軍民事務,但是北直隸的地面上,已經沒有他可以直接指揮的軍隊了。
崇禎皇帝在孫承宗、南居益等人陪同之下,接見了張可大、梁廷棟等駐在天津的北直和海軍官員,就在北直隸總督府內由眾人陪著,簡單地吃了早飯。
然後,由沈廷揚等人帶路,並由神機營和天策衛拱衛司的人馬護衛著登上馬車,一路出城向東,往大沽口船廠的方向而去。
天津城外,從東郊直到大海,皆是一片坦途,修往船廠去的水泥路寬暢平坦,也早就高了戒嚴,沿途時不時地就能看到駐守天津的副總兵黃龍麾下計程車卒腰挎戚刀、手拄長槍,肅立在道路的兩旁。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穿越之前雖然多次來過天津,只是距離後世天津城還有一段距離的大沽口,他卻沒有去過。
大沽口,顧名思義,正是大沽河的入海口。
這個大沽河,後世叫做海河,其實並非一條獨立的河流,說起來只是京畿之地許多河流在入海前匯聚在一起的下游罷了。
或者更準確地說,它是衛河的下游,衛河匯聚了其他幾條小支流以後入海前的一段。
這個地方地勢開闊,河渠密佈,湖泊沼澤和大大小小的水窪池塘,更是隨處可見。
崇禎皇帝乘坐在馬車上,舉目所見,皆是一望無際的原野,心情更是前所未有的舒暢。
如今沈廷揚等人開闢的天津大沽口船廠,就位於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