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四九章 一點淺見,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人或許不知道方濟各會的一些主張,但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卻是知道的。
與耶穌會的傳教士相比,方濟各會的傳教士們不僅傳教的主張更為激進,而且對於信眾教徒的要求也極為嚴格。
各種清規戒律,簡直數不勝數。
準確地說來,方濟各會的傳教士們屬於整個天主教系統裡的“苦行僧”。
這樣的教會團體,對於中國人來說,毫無吸引力可言。
而與此相應的是,方濟各會里的傳教士們卻有著許許多多真正嚴格自律、博學多才的人物。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與其讓耶穌會一家的傳教士們在來華,倒不如給他們引進來一個對手。
這樣一來,他們自己內部就能狗咬狗紛爭不斷,而與此同時,崇禎皇帝卻也可以讓一些真正有才學的西方傳教士發揮出他們的作用。
這些話,崇禎皇帝沒有明說,但是李國鐠、孫承宗、徐光啟等人聽了這話,卻恍然有所領悟,知道皇帝的意圖原來是在這裡。
本身就是耶穌會天主教徒的徐光啟,也顧不上思考皇帝話裡話外的含義,立刻躬身行禮說道:
“啟奏陛下!禮部歷局自從奉旨訂正大明曆法以來,臣自領之,並以李之藻、李天經主持其事,夜以繼日,編撰校訂,並已屢次驗證於欽天監所測之天象!
“兩年以來,當初預定之曆書,已由禮部歷局編撰校訂六成,所得西洋天文新法三十一種,一百一十八卷,至於預定內容之剩餘部分,加以時日,定當大成!
“只是李之藻年事已高,精力已衰,今年以來更疾病纏身,臣恐其不久,不忍催促!
“而龍華民、湯若望等通曉西洋曆法之耶穌會士,先與其事,而後相繼離京西去,更不幸命喪西北!
“其後繼之人,若康迪紐斯等輩,也是旋即離去,今日陛下提及此事,臣不勝惶恐之至,此皆臣之責也!
“懇請陛下再給臣等兩年時間,臣當親領歷局參校於西法,求證於天象,或刪繁就簡,或增訂校正,如此兩年之內必有可信之萬年曆法!”
編撰曆書,修訂曆法,是徐光啟起復之後自己向崇禎皇帝提出的一項大政。
同時,這件事情也是徐光啟如今未了的平生志願之一,他對這件事情看得自是極重。
本來修訂曆法的過程中,就遭受了不少朝中文官大臣的攻擊與彈。
若是沒有崇禎皇帝的鼎力支援,禮部的歷局可能早就因為屢遭彈劾而被撤銷了。
此時見崇禎皇帝說起這個事情,並且為了這個事情,還親自邀請新來的方濟各會長老皮門塔加入其中,參與其事,這讓他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一種危機感。
當然了,這並不是崇禎皇帝對徐光啟召集的歷局人馬不滿意。
在原本的歷史上,《崇禎曆書》的編篡就持續了五年之久,而且在成書之後,又因為朝堂之上的各種非議與爭論,使得新的歷法遲遲未能推行下去。
這些是是非非,如今的這位崇禎皇帝都知道。
歷史上,龍華民、湯若望等一大堆耶穌會的傳教士們,被徐光啟全部召集到了手下,全部集中在了禮部的欽天監和曆書局裡一起做事,尚且需要整整五年的時間。
這一世,原本被徐光啟拉過來編撰崇禎曆書的人馬,如今只剩下了李之藻、李天經、衛匡國、金尼閣等幾個人了,其中的主力被龍華民、湯若望帶著去了西北,並且死在了那裡。
與此同時,已經七十五歲高齡的李之藻雖然還沒有病死,但是已經時日無多,眼下歷局中的主事之人是李之藻的弟子和助手李天經。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禮部歷局還能夠基本上按照歷史上的進度取得這樣的成果,已經很不錯了。
當下,崇禎皇帝聽徐光啟這麼說,知道他過於看重此事,誤會了自己的意思,於是笑了笑,看著他說道:
“自古曆法之事,從來非同小可!以朕之見,還是要以穩妥精準為上!
“卿等若能給朕拿出一部萬年曆來,朕又豈會急在一年半載?!即便給予卿等歷局中人十年時間,在朕心中亦無不可啊!”
說完這話,崇禎皇帝看見徐光啟還要再說什麼,遂擺了擺手,接著對他說道:
“至於這個方濟各會的傳教士皮門塔,卿等不必多慮!其人若是能夠勝任,就讓他在歷局幫辦,若其不能勝任,不過朕一道旨意,即可令其從哪裡來回哪裡去!愛卿不必多言!”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見眾人都站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