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一九章 將計就計,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說起來,也是難為鰲拜了。.
他之所以賓士來回,不是為了示威或者挑釁,他雖然自恃勇武強悍,向來目中無人,但是畢竟只有三百騎,哪裡敢真的挑釁城中守軍?
他之所以一趟又一趟的來回賓士,只是因為他找不到投遞書信的地方。
正常的方法,直接射到錦州北門城頭就可以了,但是錦州城北門外的兩座稜堡,突出城牆六十步外,讓他根本無從下手。
加上燈火通明的稜堡,還是帶著尖頂的,箭支射上去立刻就會滑落。
除了將書信透過稜堡的射孔射進內部之外,他也沒有別的辦法。
那些稜堡之上一個個狹長的射孔馬面,都是內寬外窄的造型,從稜堡裡面不管是炮管也好,槍管也好,還是弓箭也好,往外射擊容易,可是在稜堡之下,一邊騎馬一邊射箭,還要準確地射入狹長的射孔,簡直是難上加難。
得虧這個鰲拜臂力強勁,而且是個神箭手,要不然想從這裡投遞個書信,都投遞不進去。
鰲拜一箭射出,看見箭支帶著書信飛入明軍敵臺的射孔之中,當即一聲呼嘯,領著麾下三百騎,掉頭北去。
而此時的稜堡之中,已經沒有人再去關心鰲拜的動向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何可綱手中的書信之上。
“東奴求和了?東奴難道真的要議和?!”
書信沒有用火漆封口,何可綱等人自然要開啟看看裡面裝著什麼東西,這麼一看之下,人人都是驚疑不定。
議和當然是好事,但是以治罪安東侯毛大帥、平壤伯劉興祚為條件,這真的是要議和嗎?!
此時錦州城的守將,幾乎都在這個稜堡之中,何可綱知道此事事關重大,當即下令身邊諸將不得走漏訊息,也不得再私下議論是戰是和。
因為一旦傳出去,不光是錦州軍前軍心動搖,而且傳到了東江,還不知道毛大帥和劉興祚會幹出什麼事情呢?
就在拿到黃臺吉議和書信的當天晚上,就令麾下靖東營中軍都司僉書石柱國率領一隊精銳騎兵,攜帶書信趕往寧遠而去。
石柱國一行人凌晨出發,天亮即到,手持通行令牌進了寧遠城,順利見到了薊遼督師鹿善繼。
對於這樣的事情,鹿善繼當然不敢自專。
出身幾代官宦世家的鹿善繼,既有殺伐果斷的一面,也有世故圓滑的一面。
皇帝授權的事情,當然可以殺伐果斷,但是與後金議和與否這樣的大事,他可不敢擅自處理。
何況這個議和還是附帶條件的議和,以他對當今皇帝陛下的瞭解,以當今皇帝陛下對毛文龍、劉興祚的看重,怎麼可能會接受這樣的條件?
儘管黃臺吉的這封議和書信的抬頭,是寫給他這個薊遼督師的,他也不會授人以柄地給黃臺吉寫什麼回信。
當著錦衣衛遼東千戶所千戶孫鈐,以及前來送信的石柱國的面看過之後,讓人找來火漆,封了信口,然後交還給石柱國。
另寫一封書信,讓孫鈐派人隨同石柱國一起,拿著督師府的通關令牌,繼續前往京師送信。
七月初一,紫禁城建極殿裡的朔日朝會一結束,錦衣衛指揮使鞏永固就帶著黃臺吉寫給鹿善繼的議和書信,以及鹿善繼寫給皇帝的書信,跟著皇帝來到了乾清宮中。
其實昨天夜裡,鞏永固就拿到了石柱國透過錦衣衛遼東千戶所人員轉呈上來的書信,並且連夜就見過了奉命前來送信的石柱國等人。
雖然知道薊遼督師鹿善繼不走通政司,而是以私信形式,透過錦衣衛渠道上報天子,必然有不同尋常的大事。
但是當時夜已深,紫禁城宮門落鎖,除非有天塌地陷一般的大事,否則誰也不敢冥夜前去叩開宮門。
恰好第二天又是七月初一建極殿朔日朝會,所以鞏永固就放到了七月初一的早上,自己攜帶入宮面聖了。
在如今京師的所有皇親國戚之中,樂安公主的駙馬鞏永固和自己舅舅家的表兄弟劉文炳,算得上是崇禎皇帝最信任的兩個人了,何況又是錦衣衛指揮使,所以一通傳,自然馬上召見。
如今的乾清宮與往日大不一樣,雖然窗明几淨依然,不過拆除了之前窗紙、窗紗,然後換上了大塊的壓花玻璃,室內的明亮自然也非昔日可比,居於其中的崇禎皇帝,心情也隨之明亮通透了不少。
不過此時心中有事兒的鞏永固,也沒有閒情逸致去欣賞乾清宮門窗上的透明玻璃。
跟著出來接引的御前侍從武官入得乾清宮東閣御書房之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