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八零章 霸蠻性格,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洪承疇此時雖然只有三十六歲,但是他中進士做官也已有了十四年之久。

也就是說,他在大明朝勾心鬥角、波雲詭譎的官場之上,已經奮鬥拼搏了十四年之久,算得上是久歷宦海之人了。

這樣的人,對於人心的洞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跟著洪承疇已經一年多的新任陝西總兵王承恩,也早就習慣了自家巡撫這種高深莫測的做法。

不管是處理陝西的軍政民政,還是帶著陝西撫標的軍隊剿滅山賊流寇,洪承疇從來都是謀定而後動,而且很少與麾下的將領們商議這個商議那個,除了其自家的族兄私人幕僚洪啟胤之外,也很少徵求別人意見,或者聽從別人意見。

所以,一開始受命統帶陝西撫標的王承恩,很快也就認清了這個巡撫的性格,加倍小心謹慎地伺候著,只要洪承疇身在軍中,不管什麼事,都是事前請示,事後彙報,從不輕易自作主張。

也因此,三十六歲的陝西巡撫洪承疇,一直對這個比自己大了十來歲的陝軍將領王承恩頗為看中,而這也是王承恩能夠在之前張國興生死未知的時候就接任陝西總兵的原因。

洪承疇這種霸蠻的個性到底是好是壞,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那就不好說了。

原本歷史上,崇禎十四年的那場松山之戰,開打數月之前,洪承疇麾下眾總兵就幾乎全部反對拿主力進兵決戰,都主張堅守明軍經營已久的寧遠堅城。

奈何洪承疇定了決心之後,誰也動搖不了,帶領各路總兵累計十數萬大軍北上松山,要去救援錦州,結果剛到松山沒多久,滿清大軍根本不與其決戰,而是派遣一支偏師迅速南下,攻陷了塔山、杏山,抄了大明官軍的後路。

這個時候,洪承疇麾下的眾總兵以糧道斷絕為由,再次聯袂請求回師寧遠,因為滿清主力還在錦州圍城,面對身後的滿清偏師,大明官軍還有絕對優勢,但是洪承疇霸蠻固執的性格再次發揮作用,仍然堅持既定的戰略不變。

等到黃臺吉率領滿清主力棄了錦州,南北夾攻松山城的時候,洪承疇麾下的總兵們人人驚恐,也不再給聽不進意見的洪承疇提建議了,而是各自直接率軍撤退,導致明軍大亂。

一個月後,洪承疇率領的這一支大明官軍最後的精銳主力,在松山附近全軍覆沒,隨後,祖大壽率領錦州守軍投降,吳三桂退守山海關,從此遼東鎮完蛋了,寧錦防線也徹底土崩瓦解。

這其中,當然有崇禎皇帝以及滿朝文武不斷催促洪承疇進兵的因素,但是當塔山失守,塔山筆架崗儲糧之地已經被燒之後,解圍錦州事實上已經成為不可能的時候,洪承疇應該聽從麾下總兵們的建議,趕緊撤軍回師,但他沒有。

這就不能不說有他的性格因素在其中發揮著作用了。

如今洪承疇年紀輕輕就已經身居高位,更是深得當今皇帝信重,性格之中原本就有的那種霸道專斷,更是得到了加強。

當然,這個問題,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因為明末的文官,普遍對武將充滿著不信任,到了松山之戰前夕的時候,洪承疇對雲集遼東的各路總兵們更是不信任,把這些個總兵們對進兵決戰的憂慮當成了怯懦,把他們對自己的一再建議,當成了對自己權威的挑戰和不服,結果釀成了最後的大禍。

不過洪承疇的這種性格,也有好處,關鍵看是用在什麼地方。

在山高皇帝遠的大西北,針對流賊進行作戰的時候,因為戰機稍縱即逝,需要當機立斷、臨機決斷的情況非常多,兼且麾下悍將如雲,一個統帥若是沒有自己的主心骨,那就非常危險了。

崇禎十三年洪承疇調任遼東之前,他之所以能夠在西北剿滅流賊的戰場上所向披靡功勳卓著,就得益於他的這種霸蠻性格。

說不好聽點,叫作蠻橫霸道。

說好聽一點,就叫做果斷堅決。

這一次,原本答應得好好的,接受王左掛等人投降,結果王左掛等人投降之後,洪承疇連面兒都不見一下,直接五花大綁、分頭關押,而且小命幾乎肯定是保不住了。

說來說去,就是這種性格的體現。

不過,對於這一點,新任陝西總兵王承恩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自家巡撫原本就是這個做派,也只能怪王左掛等人倒黴了。

當天晚上,洪承疇並未進城,也沒有立即將王左掛等人斬首。

沒進城是因為城外的俘虜實在太多,他要親自坐鎮軍中。

而沒有立刻將王左掛等人斬首,並不是他不想這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之大院來了個大美人

眉夭夭

我在後宮當社交悍匪

逐逐逐月

放下教鞭執什麼鞭

不詳

老子三分魅,演到你流淚

我孟浪了

表妹不聽話

一捧月

我真的不想穿越呀

胸中懸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