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四九章 保靖土兵,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士出身的陳子壯,本來有著“天下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想法,但是跟著他進軍沙溪壩的保靖土司土兵們可沒有這種想法。
這些土兵們都是一個村寨出來的,甚至是一個家族出來的,相互之間多多少少都是沾親帶故的。
這個特點能夠保證土兵們的團結,作戰的時候三五成群同進同退,戰鬥力很強。
但是與此同時,這個特點卻也讓這些土兵們具有很強的報復心理,身邊的戰友不僅僅是戰友,多數還都是親友。
其中一些人被藏在山林中如同跗骨之蛆一般的彝族或者苗族山民們,用毒箭射殺,活著的就要想方設法來複仇。
剛剛進山兩天,死在彝苗山民毒箭和陷阱之中的保靖土兵就超過了二百人,彭朝柱及其麾下的土兵們又豈能白白忍受?
作為南京兵部員外郎的陳子壯,平日喜談兵,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也知道兵兇戰危的道理,一個不慎,麾下三千人,就都有可能被隱藏在山林之中的彝苗山民所消滅。
平日裡與活躍在江南一帶的東林黨人多有接觸的陳子壯,到了這個生死一念之間的時候,也沒有了往日的婦人之仁。
彭朝柱一提出剿滅沿途所遇彝苗山寨的建議,陳子壯很快就同意了。
本來預計最多兩日即可抵達沙溪壩的陳子壯等人,屬於輕裝前行,根本沒有攜帶太多的糧食。
同時,一路上開山修路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就這樣,忍無可忍的保靖土兵們,在一個雲開霧散的中午,跟著偷襲失敗逃走的彝族山民,來到了一個彝族村寨的外面。
這個時代的土司軍隊,被朝廷徵調出去打仗,普通的土兵通常都是沒有軍餉的,最多也只是補給一些糧食罷了。
要想透過作戰獲得一些錢財上的收穫,唯一的途徑就是戰場上的繳獲,或者殺敵斬首的賞賜。
所以,自從徵調南方的土司軍隊幫助朝廷打仗這個做法出現以來,土司軍隊的軍紀,就始終是朝廷和各地官員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
這些土司軍隊作戰的時候固然衝鋒陷陣,悍不畏死,但是他們在行軍和駐紮的時候,常常會騷擾和搶掠所經過或者所駐紮的地方。
這一次,朱燮元來到貴陽坐鎮平亂,錢糧相對充足,因此給彭朝柱麾下的土兵也發了軍餉。
朱燮元這麼做,固然讓彭朝柱麾下的保靖土兵們更聽話,士氣高漲了很多,但是卻改變不了這些土兵們由來已久的習性。
進入了水西以後,那就是進入了戰場,特別是這些彝族或者苗族的山民,還一再襲擊這支進行中的隊伍。
所以,當這些保靖土兵們發現了西進道路上的彝族村寨之後,本就壓抑良久、按捺不住的燒殺搶掠的野性,很快就爆發出來了。
保靖土兵的裝備,與石柱土兵統一裝備的制式白杆鉤鐮槍不同,他們的武器比較雜亂,有的是藤牌砍刀,有的是藤牌斧頭,有的乾脆就是藤牌鐮刀,加上幾個用來投擲的標槍。
基本上都是常見的生產生活工具略加改進之後的短兵器。
保靖土兵來自湘西,那裡山高林密、水網密佈,道路難行,長兵器施展不開,所以習慣上都是砍刀斧頭。
這樣的短兵器適合近戰,巷戰,亂戰,但是遇上敵軍堅城,或者遇上裝備了大量遠端兵器甚至騎兵的敵軍之時,恐怕就沒有什麼克敵制勝的辦法了。
這個時候,通常就需要搭配裝備了清一色白杆鉤鐮槍的石柱土兵來協作了。
這也是朱燮元讓保靖土兵與石柱土兵合兵作戰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些來自湘西的保靖土兵們,在面對裝備簡陋異常的彝族村寨的時候,那股勢頭真如猛虎下山一樣。
一個男女老少將近千人的山頂村寨,一個時辰不到,就被殺的片甲不留。
村寨中的青壯男丁已經被水西安氏以下各級土司頭人們一抽再抽,剩下的男丁本就沒有多少,其中多數還都是老弱病殘或者十來歲的少年,根本不是這些打慣仗的保靖土兵們的對手。
對於這些保靖土兵的濫殺無辜,保靖宣撫使彭朝柱當然毫不在意,這是他們的一貫做法。
在他看來,驅使這些人為你打仗賣命,不給好處怎麼能行。
何況這些保靖土兵們透過殺戮搶掠而來的財物,最貴重的一部分,往往最後都會落到他們這些土司頭人手裡,所以他根本不會去管。
而陳子壯這個南京兵部員外郎這一次也算是見識了湘西土兵的冷酷與嗜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