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二八章 李信歸宗,日月當空照中華,哼哈大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到底,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其實並不想將滅亡建虜後金國的決戰,放在遼西或者遼東這樣的地方打。
因為那裡距離後金國的腹地近,而距離大明朝的腹地遠。
擱在關外的話,後金補給容易,而大明補給困難。
而若是放在薊鎮邊外或者宣府邊外,哪怕是擱在大同邊外,都要比擱在遼東好得多了。
等到大明軍隊的主力,在宣大或者薊鎮的邊外,與建虜主力決戰的時候,遼東鎮、東江鎮,以及旅順鎮守府乘勢攻入建虜後金國的腹地,那麼就算後金國不滅,它也得脫層皮。
因此,旅順鎮守府所在的遼東半島,在對後金作戰中的戰略地位之重要,可見一斑。
至少在目前崇禎皇帝所設想中的滅亡後金國的計劃之中,李信及其旅順鎮守府,將扮演一個與東江鎮不相上下的角色。
特別是在遼東半島的南端開闢一個新的戰線,一方面可以牽制兩白旗的力量,另一方面有朝一日也可以制約東江鎮的力量。
並不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對安東侯毛文龍或者平壤伯劉興祚等人不放心,而是這兩個人的將來發展究竟會怎樣,說實話,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心裡也沒有底。
不管怎麼說,新設一個旅順鎮守府,把李信放在旅順,讓他在遼東半島的南端,發展起來一支完全不同於東江鎮的新生力量,這一點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對於大明朝廷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情。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總歸沒有壞處。
七月十三日的傍晚,前武英殿中書舍人、現旅順鎮守使兼登萊鎮監軍御史李信,在青州府安丘城外的營地之中,接到了好友兵部職方司郎中牛聚明派人送來的公文和信件。
公文的內容很簡單,是牛聚明從皇帝那裡為他要來的各種軍械明細列表。
崇禎皇帝在武備院制式軍械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還是批給了他一千杆崇禎一式燧發火槍,二十門崇禎一式後裝滑膛子母炮,火槍彈丸兩萬顆,火炮彈丸六千顆,迪亞士火藥等各類火藥兩千五百擔,手榴彈三千枚,燃燒彈兩千枚。
此外,還有丈八長槍三千杆,狼銑兩千杆,筋角複合弓三千張,普通長柄戚刀兩千把,環簷鐵盔、鐵質胸甲、藤牌巨盾各五千副,以及旅順鎮守府金鼓旗牌等等物品。
有了牛聚明派人快馬送來的這一張武器清單,李信及其麾下眾將,都是鬆了一口氣。
這張武器裝備的清單,是按照當初崇禎皇帝定給旅順鎮守府的軍隊編制,也就是按照五千人的標準來供給的。
與如今的實際情況有著不小的出入。
但是不管怎麼說,有了這些武器以後,李信作為旅順鎮守使新募的五千青壯兵員,總算是可以暫時成軍了。
之所以在編制員額上會有出入,是因為在神南峪周邊的剿賊戰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崇禎皇帝的封賞聖旨到了。
除了李邦華得封平陽伯之外,其他各個有功將士,全數得到了封賞。
也是在這道封賞旨意之中,崇禎皇帝欽命降將劉國能為旅順鎮守府轄內金州遊擊,讓劉國能從其麾下嘍囉之中挑選出一千五百人,編入旅順鎮守府前軍序列。
就在崇禎皇帝的封賞旨意,抵達平陽府之後沒多久,劉國能就挑選好了人馬,跟著來自京師的北鎮撫司千戶吳國安,一起南下河南懷慶府,去找正在懷慶府募兵的旅順鎮守使李信報到去了。
平陽府與懷慶府之間只隔著一座王屋山,而王屋山中又有數條由北向南的河谷地帶可以透過。
就這樣,經過一連數日的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六月下旬的一天,具體說就是六月二十二日的中午,吳國安及其麾下的錦衣衛人員,帶著劉國能和他挑選出來的兩手空空的隊伍,來到了懷慶府河內縣。
此時的河內城同樣是府縣同城的情況,懷慶府的府治設在河內縣,也就是後世的沁陽縣,與此同時河內縣的縣衙也設在河內城中。
所以,此時的河內既是河內縣的縣城,也是懷慶府的府城,所以照比著一般的縣城而言,卻是要繁華得多了。
而李信出身的李氏家族,正是懷慶府河內縣的本地望族之一。
本來李家兄弟在河內縣裡就小有名氣,到了崇禎元年七月,李信高中進士的訊息傳回懷慶府之後,李家在河內的名氣就更大了。
再加上一個月前,李信這個前職武英殿中書舍人、現職旅順鎮守使兼登萊鎮監軍御史,帶著妻子陳氏榮歸故鄉,並且在河內城中的李氏老宅裡,請了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