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5章如此鋪張,詩意的情感,紀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裡租借的,白天晚上可以打牌,到了吃飯時,把大圓桌往機子上一放,就是餐桌。
在大棚外面,五個用汽油桶做的大火爐正燒著廢料木材,兩個大廚同時在四個大鐵鍋裡炒著菜,還有一個火爐在蒸著東西,七八個幫廚的女人切著肉或是洗著菜。洗菜的水從上面的水泥地上象小溪一般地往下流著。幾十個大鋁盆裡裝著各種各樣的生肉熟肉和乾菜蔬菜。招待客人的花生和瓜子都是一袋袋地裝著,招待客人的芙蓉王香菸和邵陽大麴一箱箱地摞著,成盒的紙杯和紙巾從紙箱裡拿出,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見了。鞭炮在地面幾十米地一溜擺起,一擺就是幾十條,放完之後,地面上便是成堆成堆的殘紙碎片。這種場面很容易讓人想起解放戰爭期間大兵團作戰時的那種後勤保障的場面。同時,也讓人感嘆中國人平常花小錢時摳摳縮縮,可是在花大錢時卻是出手闊卓,一擲千金。
租賃麻將機一天一臺50元,10臺兩天就是1000元,桌凳、碗筷和炊事用具三天也要1000元,拱門一個三天是600元,搭棚子兩個三天要1000元,還有一個紙屋700元,敲鑼打鼓到廟裡給死者上戶口至少要1000元,晚上請藝術團唱大戲2000元,還有請人寫輓聯和拉胡琴吹嗩吶等,3個人每人每天300元,幸好幾十個幫忙的人只是管飯,再送上一包香菸和一條毛巾,而不支付工錢,這就給死者的家裡省去了幾千元錢。三天中前來弔唁的人和幫忙的人,再加上親朋好友少說也有三四百人,所以,管這些弔唁、幫忙和看戲的客人的吃好喝好和滿意高興,就不知要花費多少錢。
但是,如果你清點一下收取的禮錢,減去支出的花費,其實還會有所節餘。因為送禮的人較多,而且送錢最少是200元,多數人一般送300元,關係比較親近的人一般要送500或600元。如果有200人送錢,就能將這次喪事的收支平衡。如果有300人送錢,那麼你就會有所收穫,如果有400人送禮,你就發了一筆小財。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熱衷於大辦酒席和小題大做的主要原因。
我已在西安生活了四十多年,從來未給自己和孩子舉辦過生日慶賀。每年只為80多歲的岳父過一次壽。過壽時是讓整個家族的人在附近的飯店裡撮上一頓,費用本是岳父要出,但我們不肯,就各家平均攤派。可是,在湖南汨羅,孩子從出生起到滿月都要舉辦酒宴,都要向親朋好友發出邀請。人們平時過生日一般都是請親朋好友在一起坐坐,並不大請,但到了40或50這樣的大壽就必須要大擺宴席,要請很多的人。在農村更為講究,親朋好友,鄉里鄉親都得要請。請吃請喝不說,還要擺上兩臺戲,而且要給來看戲的人不斷地發煙,送茶,端瓜子花生,最後還要給每個人發一個餅。但是,我看到一些給老人過生日的場面,那真是讓我咋舌和驚訝。有一次我看到一家為一位老人過生日,別的不說,光是慶賀的拱門就搭了密密麻麻在一大排。我細細地數了數那些拱門,一共是23個。每個拱門上寫著慶賀的橫幅和對聯。據說每個拱門是200元,光是那23個拱門就得要幾千元錢。可是,在西安那邊,如果不是非常重大的慶賀活動,沒有單位會使用拱門。而私人的慶典活動卻是從來不使用拱門。
操辦婚事或是喪事這樣的大事,那更是要大操大辦,隆重熱鬧。許多人甚至借錢欠債也要大肆鋪排。這裡除過有相互攀比,講人情面子的因素,但收受禮錢則是主要原因。一個人從小孩出生起就要請客辦酒席,吃滿月酒,還有慶賀一週歲,十歲,考大學,結婚,喬遷新居,六十週歲,七十週歲,八十週歲,直到去世都要大擺酒席。記得原先隨禮一般都是十塊二十塊,最多是五十。而如今,感覺二百元都拿不出手,都不好意思往酒席上坐。所以,少說也得拿個三百元。如果一連遇到幾個熟人辦喜事,那麼你一月的工資恐怕都不夠。記得前些年一位親戚的單位蓋了新房,別人都買了新房,而他沒有買,結果那個月光是給同事們慶賀喬遷之喜,就一下把兩三個月的工資送沒了。
這種請來請去的人情禮俗就像一個吸血鬼,一個無底洞,使人們把本身就不多的積蓄全都用在了這種毫無意義的吃吃喝喝和熱熱鬧鬧的場面上。為了面子,人情錢也是水漲船高,人情負擔越來越重。對富人來說這種大肆鋪張也許可以展示實力,籠聚資源,但對窮人來說,則是一種災難。因為這種人情面子不但永遠還不完,而且還會越積越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