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論我們的價值觀,詩意的情感,紀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論我們的價值觀張寶同2016.3.27

24歲的第四軍醫大學空軍醫學系大學三年級學員張華跳進糞坑裡救出了一位69歲的老農,自己因此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這在80年代初曾引起過一場關於人生價值觀的大討論。

當時有很多人認為這是“金子換石頭”,太不值得;但以《光明日報》為代表的主流媒體認為張華救人犧牲是社會的一種高尚品質。他們說,“生命的價值從來都不在於等價交換。在生命的天平上,難道精英就比老農更重?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怎能如此勢利?”有人甚至說,“在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張華這種獻出生命的精神影響了我們一代人。”

今天,我又在新聞中看到深圳羅湖區蓮塘一位63歲母親跳樓,希望用自殺的方式得到保險公司30萬賠償款,來治療兒子的強直性脊柱炎。母親沒想到,自殺並不能獲得意外險賠償,而且這份保險去年已過期。母親的死亡把本來就困難的家庭推到了絕望的邊緣。發生這樣的事表明母親把兒子的性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所以,她要用63歲的生命來為兒子贏得30萬元的賠償金。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樣做很愚蠢,但是,這位母親就是這樣做了。

我們認為生命的價值應該高於一切,可是,前些天,我就親眼目睹了一個年輕女孩因為失戀從六樓上跳了下來。我還看過“活雷鋒”郭明義的事蹟。在人們都在儘可能地為自己多多獲取的當今,他卻幾十年如一日地把自己的力氣、錢財和鮮血獻給了他人,甚至把自己將來的遺體也獻了出去。人們認為是“傻”的行為,對他來說卻是一種幸福。

由此可見,不同的人,對人生價值觀會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認為是有價值的東西,另一些人可能會並不認可;而有些人認為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另一些人卻會看得很重。

比如我們男人喜歡關注國家的軍事實力與軍費開支,可女人卻不以為然,會說,“你連家裡每天要買什麼東西都不管不問,還操那份閒心。”殊不知,我們男人把家裡每天要買什麼東西,才真正看成是雞毛蒜皮的事。

你在單位工作,可能會發現,在那些比較簡單而費力的工作環境中,低學歷的人工作起來總是充滿著熱情,而那些學歷高的人就顯得懶懶散散,提不起勁。因為那些低學歷的人認為能幹上這種工作已經是很不錯了。而那些高學歷的人卻認為自己是大學畢業,幹這種簡單而費力的工作,太屈才,太沒有意思。實際上,越是學問高的人越會輕視體力勞動。

很多人去商店買衣服,既想花錢少,又想買得好。認為這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其實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我們每次想少花錢時,買來的東西就會讓我們很失望很惱火。因為便宜的東西往往是沒有好貨的。只要你把它的成本計算一下,就差不多能估算出了它的質量。那些便宜貨實際上是賣給窮人的,而窮人是不會那麼講究的。但是,也有人喜歡去那種“世紀”和“金花”的富人店,去買那些價格高得讓人乍舌的物品。這就不是僅僅花錢買衣的事情,而是在顯示“我是富人”的身份。人們的消費觀念也最能體現他們的價值觀。

蝸牛與魚翅、鮑魚並列成為世界四大名菜,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上等食品,還有很高的藥用和保健價值,是法國的國菜。可是,要是讓我們中國吃蝸牛,那可能是一種不可想象的事情。因為蝸牛是一種在陰暗潮溼和多腐殖質的疏鬆環境中生活的小動物,會讓我們感到反胃和噁心。所以,對蝸牛的印象和我們的生活習慣就決定了我們不會吃蝸牛。就跟美國人吃牡蠣但不吃蝸牛,法國人吃蝸牛卻不吃蝗蟲,祖魯人吃蝗蟲卻不吃魚肉,猶太人吃魚肉卻不吃豬肉,印度人吃豬肉卻不吃牛肉,俄羅斯人吃牛肉卻不吃蛇肉一樣。不同的文化習俗決定著人們的價值觀念。

對書的認識和價值取向也是多種多樣的。窮人因為整日忙著溫飽,再好的書在他們眼裡都不如一塊麵包來得那麼現實。但書籍卻能讓窮人變富,所以,聰明的窮人就會拼命地讀書。有錢的人他們並不看重書籍,但他們不敢輕視文化,因為這會讓他們顯得勢利和土氣。我記得我熟識的一位書記,生活段子在酒桌上說得是一套又一套,但一聽我們談論文學,就很是反感。可是,有一次他用單位的兩萬元錢為自己買了兩大紙箱的書,全是古今中外的經典和名著。這些書他也許永遠也不會有興趣去讀,但是,他家新房裡的那排闊氣的大書櫃需要文化的裝飾。

文化藝術對人的價值觀影響極大,但文化藝術卻受著經濟發展的制約。當80年代中國經濟騰飛時,報刊雜誌和文藝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怮

秋暝

天武霸尊

十九道

漢末沉浮記

何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