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2章 七年之癢,詩意的情感,紀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要給報紙和雜誌投出一篇較長的稿件和兩到三篇千字的稿件。結果許多稿件都被登了出來。有篇名為《風景這邊如畫》的稿子在《西安晚報》登載後,被《讀者》作為刊首語發表。很快,我被鐵路教委調到黨辦宣傳科負責新聞報道工作。在教委工作的這七八年中,我寫了數百篇新聞報道方面的文章,發表了近百篇中短篇小說、散文,隨筆和譯文,還寫了兩三個長篇,只是沒被採用。
後來,因為鐵路教育部門要移交地方管理,我被調了地方學校擔任書記。這段時間,因為寫作一直沒有多大的突破,而且,書記的工作瑣碎繁雜,也就沒有心思再寫作了。在中斷寫作十二三年之後,前年我從崗位上退居二線,閒了下來,才開始重新寫作,並與起點中文網簽約。剛開始簽約時,寫作情緒還比較高,每天除過下午打上兩三個小時的球,其餘時間都在寫作。可是,寫過一段時間,情緒和興致就慢慢地低沉起來,因為開始寫作沒有報酬,後來成了vip簽約作家,可是因為寫的是短篇隨筆,每天要寫一篇,在題材和質量方面都有一些難度,而且,喜歡看短篇隨筆的人也不是太多,點選率不是多高,再加上我每月都有固定工資,並不靠它生活,所以,時常就有輕視和懈怠的情緒。有的時候就真地不想再往下寫了。這時,就會有種聲音在我的心中響起:要堅持下去,這可是你一生的理想。儘管我知道我不可能成為知名作家,也不會因此而發財,但是,我還是應該堅守理想。如果我把自己最後的一個理想也放棄了,那我的人生還會有什麼價值和追求?
我曾有過三個理想,一個因為不切合實際而很早地破滅了,一個在我追求了14年後自動地放棄了,只有寫作讓我至今還在一直地堅守著。縱觀我們每一個人,誰沒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可是,芸芸眾生之中,能有幾個人獲得成功和出名?是這樣,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許多人的夢想要麼是破滅了,要麼是放棄了,最後只落了個望夢興嘆,兩手空空。
是的,我們的婚姻和愛情有“七年之癢”,我們的工作職業、興趣愛好和理想追求也同樣會有“七年之癢”。我在學校時常常聽到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老師就唉聲嘆氣地說想快快地早點退休。我的一位學生剛進到火車站開始售票,就喊著售票工作太苦太累。可這些工作都是他們自己選擇的,有些甚至就是他們的理想。別說教學和售票,就是各行各業的每一項工作幹久了都會產生厭倦情緒。人們拼著命想當老闆,想當總統,可是,真地當上了老闆和總統,不也有很多讓人心煩的事。這就應了我們常說的那句話:幹啥煩啥。如我們單位裡有兩位退役的乒乓球專業隊員,他們的水平真是比我們高得多。如果他們要參加比賽,隨隨便便就能拿冠軍。而且西安的比賽挺多,有的比賽獎金都是上千元,可是,他們別說不參加比賽,就是平常連球都不打,每次單位打比賽,都是領導發了話他們才開始找拍子找鞋,而且也不練球,直接上場就打比賽。這和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天天練球,常常打比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記得小時候學過一則寓言,說的是一種動物跟著魚鷹學捕魚,學了一陣就感覺這活太難幹了,就去跟著喜鵲學蓋房,可是,沒學多久,覺得這活太簡單了,沒啥學的,然後就跟著獵狗去學打獵,可是,又覺得這活太危險了,最後就去跟著兔子學打洞,可是,又覺得這種活太累了,也不想學了。最後落了個一事無成。其實我們的許多人也是這樣,無論幹什麼事只有三分鐘的熱量,一項工作還沒幹上多長時間就要跳槽了,就要轉行了。搞到最後也不知道他有什麼專長和特長。
每當我們看到那些平凡而偉大的工匠們的專業技能時會讚歎不止,可是誰能知道他們在這項工作中花費了多少的時間和精力?每當我們看到運動員那精彩的比賽時會驚歎不已,可是,我們誰能知道他們為此付出了多少的代價和辛勞?畢加索奮鬥到死都沒有看到自己的成功。王羲之在寫出《蘭亭序》之前,把一池清水都染成了墨色。這就是鐵杵成針,滴水穿石的功力,難怪愛迪生會說: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賦。有人做過調查和統計,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天資有多麼高,而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孜孜不倦地進行鑽研和研究。
由此可見,人們不成功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缺少鐵杵成針,滴水穿石的堅持和耐力,放棄了追求和理想。同樣,“七年之癢”的真正原因並非完全是因為婚姻出了差錯,而是人們對自己的婚姻感到了厭倦,有了喜新厭舊和拋棄舊愛的念頭。這是人類情感固有的基因情緒。是這樣,如果能當上皇帝,哪個人不想有三宮六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