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千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二十六 改革軍制,隋唐大魔王,話千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眼道:“哦,因為軍隊上的人員有時也要到軍校學習,是以陛下新定的規矩,除了特進人員,凡是有官職在身希望從軍的也可以參加考核,他們就沒有年齡限制了。”
老程點了點頭對旁邊人員道:“把他的情況給我說一下。”
“是!回稟郡王,此人名叫劉仁軌,字正則,汴州尉氏人,原為陳倉尉,當時陳倉折衝都尉魯寧自恃品秩高,豪縱無禮,無人能止。
劉仁軌對其好言相勸,令其不可再犯。可魯寧不但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劉仁軌遂將其投入獄中。魯寧在獄中不期悔改,對劉仁軌橫加謾罵。劉仁軌一怒之下將魯寧亂杖打死。
岐州官員見狀,急忙上報朝廷。皇上聞知此事,大怒不已,但還是有點不明白:“是何縣尉,輒殺吾折衝!”
於是命人將劉仁軌押至長安,當面質問。面對陛下劉仁軌毫無畏懼,神色自若地說:“魯寧對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實忿而殺之。”
時魏徵在萬歲身旁,見劉仁軌處事剛正,便對陛下說:“陛下知隋之所以亡乎?隋末,百姓強而陵官吏,如魯寧之比是也。”
萬歲聞後,轉怒為喜,不僅沒有處罰劉仁軌,還提升他為櫟陽縣丞。不過這個劉仁軌聽說軍校招生,竟然不受;堅決投筆從戎要來報考軍校。”
程知節眼中精光四射,暗暗道:“劉仁軌?沒有想多會是他。這位大器晚成,直到六十歲才第一次領軍的名將也提前出現了。”
李靖看到程知節的模樣道:“怎麼?知節又看到一位可造之材?”老程笑道:“是有些意外,不過有了他們參加,我想策試的題目要變一變了。這一次就以府兵制為題目,看看他們能做出什麼驚人的文章。”
李世民拿著裴行儉和劉仁軌的考題,拍案叫好,他們的一些想法雖然還有待推敲;可是針砭時弊,並且給出了相對的解決方案,很多的想法例如分府、上番等都與他不謀而合;顯然這兩個人是用了心的。
“我大唐還有此大才,我竟然不知道?特別是劉仁軌,他已經在縣尉的位置上浪費了這麼多年青春。如果不是這次考試,我竟然還不知道有此大才!這是朕是吏部的失誤。我將像向文武百官求策擇其優者而重用,眾位以為如何?”
程知節才等人趕緊拜服表示敬佩。李世民哈哈大笑,對著程知節道:“程愛卿倒是偷懶,我讓你來幫忙完善府兵制度,你就給我來了這麼一場考試。
不錯,這也算是一個好主意,給我以後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方法。不過朕還是想聽聽你的意見。”
程知節笑道:“陛下,要是讓臣來說,府兵制度改不改的用處不大。它的弊端太多,很快就會被歷史淘汰。”
眾人悚然而驚,李世民突然想起妻子長孫無垢對他的評價,他是一個謀劃未來的人;所以很是期待的問道:“哦,程愛卿且說來聽聽。”
“以臣看來,府兵制雖說軍民合一,但是培養出來軍隊也是不專業的。而且他的年齡跨度從15歲到60歲,這也很難保證兵員的精銳。
還有府兵制的根在均田制,現在天下初定;荒蕪田地甚多,陛下可以均田給大家。可是貞觀初年天下不足200萬戶,現在才短短的十幾年已經達到了300多萬戶。人員增長必定使得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府兵沒有土地只能轉化成佃農,再進一步降低,地位尷尬就會淪為豪強的家奴。到時候天下無兵可用,豈不危哉?”
大家一聽都愣住了,李世民問道:“既然程愛卿看到了府兵的缺點,那麼也一定有解決辦法,請程愛卿明示。”
程知節道:“臣的意思還是施行募兵制……”他的話沒有說完就聽有人冷哼一聲,回頭一看卻正是侯君集。
侯君集道:“我以為郡王有什麼良機妙策,卻原來也是老生常談。募兵制也不是什麼新鮮東西。有漢一來就是實行的募兵制。不過這種制度也不見得多先進。
第一募兵得自與農民、商人、閒人一樣是良莠不齊。第二這些招募計程車兵沒有經過訓練戰力有限。第三兵將長期同屬,有了歸屬感,使得軍兵只知有將,不知有君。第四使得地方豪強,世家力量有機會招募私兵,形成軍閥。
這些都是漢朝之所以衰敗覆滅的原因,請陛下明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