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能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08 鳳求梧桐(4700),東晉:我的權臣父親,釣魚能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陵以西的江面上,一艘大船駛來,逐漸靠近碼頭。

船上一名中年男子迎風而立,正是前來拜謁桓溫的徵虜將軍、益州刺史,周撫。

此益州,非彼益州,如今蜀地還在成漢統治之下,周撫所鎮益州,為東晉僑置,治於建平郡巫縣(今重慶巫山)。

桓溫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周撫自然為他下屬。

周撫之父,為東晉名將周訪,出自寒族,其父晚年在梁州練兵,抗衡鎮守荊州的大將軍王敦。

而周撫在其父死後,領武昌太守,為王敦親信鷹犬。

王敦敗亡後,由王敦從兄王匯出力,周撫得以被寬赦,並且重新出仕。

因為參與平定蘇峻之亂有功,被派遣鎮守襄陽,卻誤信後趙名將郭敬迴圈浴馬之計,以為後趙大舉來犯,棄城而走,使得後趙攻陷襄陽,周撫因此被免官。

雖說此後荊州刺史陶侃出兵收復了襄陽、新野等地,趕走了郭敬,而周撫也被再度起用,但周撫始終將此事視為奇恥大辱,想要立下功勳,洗刷屈辱。

今日周撫前來江陵,一是為拜謁桓溫,但更重要的,也是想要勸說桓溫伐蜀。

“父親快看!似乎有人在碼頭迎候。”

其子周楚指著前方喊道。

周撫放眼望去,確實有一名錦衣少年在奴僕的簇擁下等在港口。

“定是桓公派遣其子前來相迎。”

周撫說道,說起桓溫這個兒子,近來可謂是風頭正勁。

最初眾人非議桓溫任人唯親,直到桓熙推出褒貶不一的考成法,才將質疑聲壓了下去。

而桓熙也在西曹書佐郗超的輔佐下,將西曹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徹底打消了屬官們對他能力的質疑,被人譽為雛鳳。

大船靠岸,周撫走下船隻,錦衣少年洋溢著笑容走了過來,周撫打趣道:

“可是雛鳳當面?”

來人笑容一僵,正是桓熙。

桓熙也不知道是誰這麼缺德,給自己安個雛鳳的名號,難道不知道他還想跟隨父親伐蜀麼,多晦氣。

好在桓熙平日不會將真實喜怒表現在臉上,他依舊笑著見禮道:

“小子桓熙奉家父之命,前來迎接周徵虜。”

周撫將桓熙扶起,笑道:

“有勞主薄相迎,無需多禮。”

說著,又為桓熙介紹其子周楚,寒暄一番後,桓熙將周撫等人迎入江陵。

安西將軍府。

周撫一行人受到了桓溫的熱情接待,面對周撫勸說他伐蜀,桓溫朗聲笑道:

“我之所以治江陵,正是有志於蕩平蜀寇,還需要周將軍助我一臂之力。”

周撫為之大喜。

當夜,桓溫與周撫促膝長談,周撫被桓溫的氣度、談吐所折服,而桓溫也認為周撫能堪方面之任,二人關係急速升溫,從此,周撫被桓溫引為親信。

周撫離開江陵時,特意將其子周楚留在江陵,讓他侍奉桓溫左右,桓溫於是徵辟周楚在幕府任職,將他安排在西曹,與桓熙共事。

其用意,不言而喻。

且說桓溫為了伐蜀立威,在江陵撫納將士,厲兵秣馬,而桓熙也在兢兢業業的輔佐自己的父親。

何充自然聽說了桓熙在江陵的作為,但此時的他已經無心與一個少年置氣。

入冬以來,何充臥病在家,連去臺城的次數都少了。

何充患病,不能視事,因此,誰來接替他,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褚太后應何充所請,徵召其父褚裒入朝,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總攬朝政。

但吏部尚書劉遐、衛將軍長史王胡之等人卻極力阻止,認為應該以會稽王司馬昱視作周公,將國政盡數交付給他。

褚裒不敢專權,只得辭謝朝廷徵召,迴歸藩鎮,為都督徐、兗、青州及揚州二郡諸軍事、衛將軍、徐兗二州刺史,繼續頂替桓溫,鎮守京口。

司馬昱報之以李,為褚裒進號徵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褚裒接受將軍封號,卻拒絕了開府之權,其人謙讓、謹慎,可見一斑。

永和元年,歲末,鄰近除夕,江陵城中已經開始張燈結綵。

休沐在家的謝奕又一次興沖沖地去尋桓溫飲酒。

桓溫聽說謝奕來訪,唯恐避之不及,匆匆躲到妻子司馬興男的臥房。

他向司馬興男抱怨謝奕嗜酒如命,舉止放蕩,司馬興男見丈夫這副模樣,不由發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捕快從喝酒開始

百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