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部分,重生之資訊帝國,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見到李想的老爸之後,老先生直接開口說出了必須要做的準備工作以及明天一大早破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一點兒都不客氣。也是啊,要論輩份的話,連李想的老爸都得稱呼人家一個老舅姥爺,至於李想,在人家老先生面前絕對的灰孫子輩兒的!
門門道道的非常多,以至於老爸不得不拿個本子將老先生所說的那些事兒都記了下來。這些東西可不能搞錯,一個搞不好那就可能影響到後背子孫的氣運,即便是老爸這個高階知識份子,也不得不重視這些事兒。
當然,也不光是老爸自個兒一個人聽,包括六爺爺在內的一大批幾十口子老李家的家主都在仔細的聆聽老先生的話,生怕漏下什麼重要的事情。
動祖宗的墳,怎麼小心都不為過,寧肯事前多費點心,也絕不能在遷墳的時候出亂子,這是原則性的問題!
第一七四章 瘋狂採購
第二天一早,李想他們就一塊兒來到了西城交警隊,找到了姜波他父親交待的那個關係,很輕鬆的就將駕照拿了出來。
沒拿到駕照的時候,這幫兄弟們還沒感覺出什麼來,可現在這張輕飄飄的駕照到手了,兄弟們這才感受到這張駕照的重量。這時候駕照可不像後世那樣的滿天飛,現在這個年代,駕照的分量不比一張畢業證的分量輕多少,畢竟你有了駕照之後,那就意味著有一份工作基本上已經屬於你了,而你有了畢業證,卻不見得能夠參加工作。
因為李想他們來得早,駕照拿出來的時候還不到十點,於是哥兒幾個乾脆一商量,直接提車去。畢竟馬軍和洪剛明天就要走,老大、老三還有李想這個三個家住燕京的人還要給這幫兄弟們準備一些燕京的土特產,而且明天一早李想就得回老家遷墳,所以今天下午再提車,時間上就有些來不及了。
趕早不趕晚,早把車提出來,下午哥兒幾個大采購的時候也有個運輸工具。
提車的過程很簡單,劉德志那邊早就將臨時車牌、合同、購車發票什麼的都準備好了,而且四輛車的油箱中也都加滿了油,因此李想他們打車到了一汽大眾特約服務中心和老劉同志見了個面之後,就非常順利的把車開了出來。
幾個人當中,除了李想之外,駕駛技術最好的就要數阿龍和馬軍了,阿龍這傢伙從小就折騰各種車輛,部隊大院裡的車也不少,因此阿龍雖然沒有駕照,可那駕駛技術卻不是一般的好。至於二哥,那就更簡單了,這傢伙身後戳著一個龐大的家族,而且這年頭在粵省這個省份,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走私車,以馬軍家族的實力,家裡早就有好幾輛價值百萬以上的豪車了,因此馬軍會開車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剩下的人當中,也就老大的技術敢開車上路了,他畢竟也是個正兒八經的衙內,早些年他家老爺子在下面區縣擔任一把手的時候,老大也沒少折騰汽車玩,因此相比於其他幾個兄弟,老大的駕駛技術也算可以了。
就這樣,四個人開著四輛車,拉著剩下的四個兄弟,一路直奔王府井。到了飯食了,兄弟們得餵飽了腦袋才能進行大采購行動啊。於是在老大的帶領下,哥兒幾個在東安門大街停好了車,直奔餛飩侯而去。
說起這餛飩來,那可是咱們華夏國內鼎鼎大名的小吃,大江南北都有這種小吃,只不過叫法不一樣罷了,在巴蜀,餛飩被稱之為‘龍抄手’,而在兩廣這邊,則被稱之為‘雲吞’,至於餛飩這個詞兒,大多是江北這邊的稱呼。
在燕京早些年的時候兒,賣餛飩不像現在這樣有固定的攤位,那時候賣餛飩的都是挑著挑兒的走街串巷的叫賣,而且這餛飩挑兒也是特製的,一頭是點著的爐子和湯鍋,一頭則是一個小櫃子,櫃子裡有抽屜放著作料、碗筷和皮餡,如果在路上遇到有想吃餛飩的客人,停下來立刻動手就包,連包餛飩帶下鍋煮熟了,也用不了三兩分鐘,很快,也很便捷。
不過到了四十年代之後,這種挑著挑兒滿街走的餛飩挑兒不見了,賣餛飩的不擔挑兒了,都換成餛飩攤兒了,其實這餛飩攤兒就是一個大約兩米多長的兩輪車,上面放著各種傢伙事兒,食客們就在這車上的一塊板子上吃飯。
不過在解放後,隨著社會的發展,無論是攤兒還是挑兒,都徹底不見了,在五十年代的時候,在這王府井的老東安市場附近,就有那麼七八家餛飩攤兒,平時都是各做各的買賣,相互之間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不過到了56年公私合營的時候,這幾個攤子就幹不下去了,於是這七個餛飩攤兒一合計,便湊成了一個合作組,選擇了在東安門大街11號原本是德勝祥燒餅鋪的鋪面房當做門臉,開始營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