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部分,大明官,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輸了也不丟人。
讓方應物頭疼的關鍵,是“人情世故”四個字,這不可不小心。方應物並不想王鏊鬥氣,因為這裡是翰林院,是對方的主場。
自己這小小舉子本來就是不速之客,是闖入圈子的外來者。夾著尾巴低調做人也就罷了;若表現的太張揚,很容易招來主人們的反感,人情世故大抵如此。
而且難辦之處還在於,方應物還不能隨隨便便就服軟裝孫子。
都知道王鏊這股氣。多半是衝著商相公去的,方應物只不過是“替罪羊”。但替罪羊也算是代表,他如果表現得太差。豈不讓別人也看低了他背後的商相公?
人生在世,總是要遇到這種難以拿捏的時刻。人才和庸才的最大區別,就是處理這種事情的能力。
思索片刻。方應物便回道:“此次上京,路過江南見到落花,有所感觸便口占了一首絕句,拙作不堪入耳,斗膽有請前輩指教——春去春來自傷惜,花開花落蝶應知。年年綠到王孫草,正是花殘蝶老時。”
王鏊輕輕笑了笑,對旁邊的同鄉兄長吳寬道:“原博兄你看,方朋友曾經號稱一人壓住姑蘇城,原來詩作也不過如此。只這四句,詩意平平無奇,用字平平無奇,詩情還有矯揉造作之感。”
整篇評論,字字都是貶低,沒一個字是褒揚,這在文學評論中很罕見,不管怎麼說,一般情況下都會留三分臉面的。但王鏊的真正意思誰還不懂?
成化八年狀元吳寬是個溫潤君子,覺得王鏊稍嫌有些過,但他又想了想,還是沒有阻止。
他明白王鏊心裡有鬱氣,就叫他發散發散好了,這方應物年紀還不到二十,受點小小打擊也不見得是壞事。
再說方應物當初在蘇州府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