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部分,大明官,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巡撫猶疑道:“汪太監聲威赫赫,聽說一路上宣府、大同、山西巡撫都出城迎接,甚至鞍前馬後的侍奉。。。。。。”

方應物鼓動道:“正因為別人都如此趨炎附勢,而撫臺保持傲骨霜節,豈不顯得與眾不同,卓爾不群?

這也是養望機會!如今汪直在天下士人心中是個什麼名聲,撫臺又不是不知道。只要撫臺有所表現,必然為天下士林所矚目讚頌!

可以說,如果撫臺保持住氣節,那汪直的名氣有多大,撫臺的聲望就有多高!到手的名聲,撫臺不想要麼?”

文人哪有不好名的,只是大部分人的好名之心壓不住現實利益。楊巡撫聽到名望兩字,心裡動了動,不過仍未作出決斷。

所以方應物勸道:“汪直這次巡邊到榆林。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明顯是奔著邊功而來。

在榆林城中別人都沒甚關係,上司是巡撫也好,還是巡邊太監也好。有什麼區別?都是聽賞立功,馬前效命。

但是隻有撫臺所受到的損害最大,一山不容二虎。本來是撫臺你必然是主功,如果自甘屈居人下。大功就會落到汪太監手裡!

晚生知道,這種功勞一輩子也可能只有一次。錯過這次就不會再有。所以撫臺與別人不同,不能委屈了自己,也值得奮發一次。”

楊巡撫聞言苦笑道,“你說的本院又何嘗不懂?只是那汪直是氣焰滔天,很多時候怎麼想都沒用,只怕由不得人。”

方應物無語,汪芷這一年多時間裡,在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的,給文官造成的心理創傷和陰影太大了。

想想也是,一個十幾歲太監剛剛出頭,幾個月功夫就連首輔帶尚書幹掉了一大片,讓內廷外朝天翻地覆般的大洗牌。這樣的氣勢,誰人不驚,誰人不怕?見了就先怵三分。

你們都是看不清大勢的局中人吶,方應物暗暗感慨,便道:“家鄉里有個無賴,無人敢惹,撫臺可知為何?”

楊巡撫不清楚方應物怎麼忽然講起故事,又聽到方應物說:“因為傳言他殺過人,所以就無人敢惹,結果越人無人敢惹,越是被人害怕,他的氣焰就越大。

如今的汪太監就類似於是這種狀況,其實汪太監不能說沒有勢力,他依舊是天子寵愛的親信。可是與傳言中的權勢相比,汪太監說是紙老虎為不為過。

汪太監做過的大事,那都是天子要做的。汪太監為什麼想要邊功?那是因為他發現天子可能用不上他了,害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如果汪太監真有自信,他會擔心這個麼?”

楊巡撫和崔師爺齊齊瞠目結舌,看方應物彷彿像看妖怪。自從接觸方應物以來,他們感覺方應物胸中包羅永珍,雜學比經義更出彩。

今天他居然連天子和汪太監之間關係這種私密事情都能說到頭頭是道,這到底是胡編的還是有所依據?

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連天子心態都能瞭如指掌,那這個人有不飛黃騰達的可能性麼?

方應物沒有在意楊巡撫和崔師爺的神情,一直侃侃而談,“當然如果是位卑職小,或者是內監實力盤踞的京城,還是對汪太監恭敬一些比較好。

但撫臺位居封疆大吏,此處又是天高皇帝遠的邊鎮,又因為辦學事情掌握軍心,為何不能有所作為?

倘若比喻成兩軍交兵,那汪太監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撫臺坐具主場之利,算是以逸待勞,為何要不戰而降?”

崔師爺插嘴道:“方老弟不要輕忽了,那汪太監似與彭指揮有所勾連,這也是你事先料到過的。如此就不能算沒有根基。”

“此何足慮哉,我來想法子釜底抽薪,讓彭指揮靠邊站著去!”方應物果斷答道,又繼續說:“而且未料勝先料敗,即便撫臺對汪太監不恭敬些,有什麼損失?最嚴重的局面就是汪太監雷霆大怒,上奏天子罷免撫臺官職!

剛不能久,水滿則溢。左傳雲,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汪太監正是如此。總攬古往今來史書,像他這樣的人,豈能長久?興得有多快,敗亡就會有多快。

依我預料,汪太監氣運不過幾年之數,撫臺即便被罷免但忍上幾年後,想復起輕而易舉。可到了那時候,撫臺就是天下人所敬仰的不畏權閹的名臣了!”

楊巡撫本來是傾向於效仿前面幾路巡撫,隨大流自降身份出城迎接汪太監。這也是官場上的普遍心態,辦事隨大流無論對錯總是最穩妥的選擇。

但是聽了方應物一番話,楊巡撫又感到拿起架子好像收益更大,風險也在可控範圍內。與眾不同的獨家生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