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部分,大明官,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朝廷派出的監察官,以欽差身份完全獨立開展工作。不受本地任何衙門約束。
巡按御史主要責任就是一個“察”字,糾察軍紀、劾察軍功、監察地方。
這五種機構最大的特點就是。五個方面全都具有直接向朝廷和天子奏事的權力,互相制衡之下保證了邊鎮不會有哪方面能徹底一家獨大。
所以說。延綏鎮或者榆林城看似是小小的邊鎮,但衙署體系之嚴密和完整不亞於內地省城,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
當然這種互相制約的特色不奇怪,也是國朝從上到下機構設定的普遍特徵,導致任何體制內的人幾乎都不可能會造反成功。
不過多頭管理的毛病也很多,有時候互相牽制和扯皮也是免不了的。比如方應物這次被當做皮球踢來踢去就是一例。。。。。。
牛馬二校尉和方應物萬般苦惱,並排蹲在位於城中央的鐘鼓樓樹蔭底下,茫然看著街上人群。
衛所、總兵署、巡撫察院都不接收方應物。而太監衙門和巡按御史又是比較特殊的監視機構,人員都從京中派遣,不會隨便在本地收人。這可怎麼辦?
牛頭馬面二人雖然號稱錦衣衛,但都是最低階的跑腿校尉,比一般大頭兵強不了多少,到了榆林這陌生地方,自然更是沒分量。別人不收方應物,他們就毫無辦法了。
不但方應物發愁,連這兩個校尉也很犯愁。他們同樣耗費不起。勘合已經交到榆林衛了,若不能將方應物安置完畢,就無法再從衛所重新領出勘合。
沒有勘合作為憑證,就意味著差事不算完成。同時更意味著不能在驛站或者相關衙署白吃白住。若要自掏腰包,出門在外消費高,他們又哪裡花銷得起?
不知過了多久。忽然聽到有人叫道:“方相公,有勞久候了!”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解送軍需到榆林的山西人孫敬,旁邊是他的女兒。方應物先前與他約定了。辦完事後在鐘鼓樓這裡匯合,然後找地方請客答謝。
方應物看這孫敬神態輕鬆,問道:“你都辦完了?”孫敬笑著答道:“東西都已點計入庫,這趟差事算是順利完結了!”
但孫小娘子對方應物的言行舉止比較上心,比父親更先看出幾分端倪。一路過來無論處境如何艱險,在她眼裡,方相公大多數時候都是鎮靜從容、智謀出眾,怎麼到了榆林,他反而愁眉不展了?
孫小娘子很關切的詢問道:“方相公為何愁眉不展?你那邊狀況不好麼?”
方應物長嘆一聲,“龍游小溪、虎落平陽,眼下找不到容身之處了!”
孫敬滿臉驚訝,連忙開口詢問。方應物雖然不想把丟臉事情展示給別人,但現在瞞無可瞞,還有什麼不能講的?
孫敬聽說了方應物的遭遇後,略一思索,“我這裡倒是有個去處,只怕委屈了方相公。”
方應物苦笑幾聲,“在下如今這處境,還能挑三揀四麼?”
“我有個同鄉,在廣有庫為庫大使,方才聽他說,如今缺個能寫會算的人手,不如叫他收留了方相公?”
牛馬二校尉恍然大悟,原來這孫敬有同鄉當庫大使,難怪他去繳納軍需物資如此順利,沒有遇到刁難剋扣。
不過牛校尉還有疑問,“衛所、總兵署都明擺著不接收方秀才,這倉庫是屬於誰家的?又如何敢做主?”
孫敬解釋道:“牛校尉有所不知,城中設有陝西佈政分司,管著幾個倉、庫,與衛所、兵鎮不是一處衙門。”
原來自從延綏鎮設立後,理論上就脫離了陝西省,成了互不統屬的並列同級單位。但延綏鎮與陝西省之間畢竟是很緊密的特殊關係,兩地之間可謂之千絲萬縷,很難理清楚。
所以陝西布政使司就在延綏鎮設立了佈政分司,專門負責協調兩地事務。這佈政分司一方面是陝西布政使司的派出分支機構,另一方面同時接受延綏鎮巡撫的節制。
當然,此佈政分司在榆林城主要作用就是督促內地供應糧草和軍需,同時管著幾個倉庫,日常工作便是接收各地解送到的物資。
方應物嘆口氣,真去軍需倉庫落腳?自己是庶吉士的兒子,是浙江廩膳生員,怎麼就混成這樣了呢。
他之前可是期待著當鎮守總兵署的書記,或者是巡撫的文書,再不濟也是衛所裡的文員,最後卻成了倉庫小吏一般的角色,這心理落差有點大。
但方應物目前也沒有其他選擇,只能跟著孫敬向城北走去。路上又是苦笑連連,之前他做夢也想不到,居然要接受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