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之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五十七章 就是一張紙,第三帝國,華東之雄,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炮聲,後半截的喇叭口裡,冒出了一股熾熱的火焰,瞬間就將後面都包圍住了,這場景,絕對比發射火箭筒壯觀。

這些火焰,向後足足擴散到了五十米的距離,在一百米外,都能感受到熱量!

硝煙瀰漫。

這種炮的操作相當危險,但是,它的威力,也是相當逆天的!

這畢竟是75毫米炮!以365米每秒的速度飛行的彈頭,向著對面已經逼近了一千米距離的法國坦克飛去!

這種距離,它要飛三秒左右。

當發現了對面的火苗的時候,貝利大聲地喊道:“全速左轉!”

對方射來了炮彈,不管是什麼炮彈,總之,肯定是會對己方有威脅的,如何應對這種威脅?

可以緊急剎車,也可以立刻轉向,這得看威脅來自哪裡。如果是側面,剎車是最好的方法,而現在幾乎是正面,又是直射,那剎車是不管用的。

只能轉向!

但是,貝利失策了。

如果速度夠快的話,那他的轉向,還能躲開,但是現在,哪怕是S-35坦克,速度也太低了!

聽到了他的命令,坦克手拉動一側的剎車,左側的履帶抱死,右側的履帶還在轉動,就這樣,坦克刷地一下子,向著左邊轉過來。

如果再給他兩秒的時間,那就能脫離危險了,但是現在,僅僅完成了轉向,車體還在剛剛的投影的輪廓裡,那枚炮彈,就飛過來了!

如果炮彈的初速夠高,比如超過700米每秒,那這種時候,直接用動能就能夠擊殺對方了,這就是穿甲彈的原理。

但是現在,無後坐力炮屬於低壓炮,炮口的初速太小,如果直接撞擊是不夠的,所以,這款飛來的炮彈,並不是穿甲彈,也不是榴彈,而是破甲彈!

在這個時代,反裝甲的主力,還是普通的穿甲彈,但是,各種新的反裝甲的彈藥,都在快速地開發之中。

其中,破甲彈的原理,可以追溯到1888年,當時發現了帶有凹窩炸藥柱的聚能效應。

可是當時還沒有有效的利用,一直到到了二戰前,歷史上的1936年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干涉軍首先使用了破甲彈。

不過,它依舊沒有推廣開來,一直到了二戰前期,發現在炸藥裝藥凹窩上襯以薄金屬罩時,裝藥產生的破甲威力大大增強,這才致使聚能效應得到廣泛應用,從此大放異彩。

一個錐形的金屬藥罩,就起到了將金屬射流匯聚的作用,可以說,一個點子,改變世界。

而作為穿越者的優勢,當然要體現出來,所以,有關聚能效應的進一步的應用,早就被德國軍工專家給攻克了。

就像是反光鏡匯聚光一樣,用銅製的錐形藥罩,來匯聚金屬射流!

此時,這枚75毫米的破甲彈,準確地擊中了S-35的車體中部位置。

當撞擊上去之後,就彷彿是一塊麵被拍扁了一樣,前端瞬間就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這個壓力,觸發了機械引信,彈頭裡面的炸藥,發生了猛烈的爆炸。

銅製圓錐的後方,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以8000米每秒的速度衝擊金屬襯層,集中在圓錐頂點上。

整個金屬襯層在這個壓力下,向圓錐的底部壓縮,壓強被集中在圓錐的中線上。受到壓縮的金屬襯層堆集到一起,繼而由圓錐底部的中心被向外推出。

巨大的壓力下,這些金屬以8000米每秒的強悍速度向外沿直線噴出,這就是破甲彈的破甲原理,利用金屬射流!

這股強大的金屬射流,撞擊到了S-35的裝甲上,它強大的動能逼迫鋼製裝甲的鋼結構向四周液態流動,讓出一條隧道。

如果能切開一個側面的話,就可以看到此時這股金屬射流的霸道。

在這個同時,射流的首部也不斷向四周擴散,射流也就不斷被耗費,而且,後續跟進的金屬射流,能量就不足了,畢竟爆炸只是一瞬間的事而已。

現在,進入了最後的階段,只有兩個結果,如果射流完全被耗費時仍無法穿通裝甲,就無法擊穿對方。反之,裝甲就被摧毀了。

現在是什麼結果?當然是坦克被摧毀!

按照後世的理論,破甲彈的射穿資料,至少是五倍於直徑的,也就是說,75毫米的炮彈,足足能穿透三百多毫米的裝甲!

當然,實際上絕對達不到這麼高,不過,擊穿S-35,依舊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S-35屬於20噸級的坦克,裝甲防護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道珠

秋風帶走的一片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