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斯在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6章 三笑,月老志,風斯在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子休要躲閃。某來也。”

馬千里是龍族十二部中的大將,十二部首領喚作司命。其中魚、蛇、馬、豬和龍族血緣頗近,地位僅次於龍族。

龍族生口不多,卻滅國無數,將附益者分作數等。十二部又稱作國人,有為將做官的資格。

馬千里出身馬部,擅於馳突,身法非常人所及。明欽的目標自然不是殺一些蝦兵蟹將,見馬千里狂衝而至,便賣個破綻,現了身形。

“看刀——”

馬千里大喜過望,斷喝一聲,刀法如暴風驟雨,勢不可擋。明欽也會過幾個使刀好手,譬如姬蒼髯、姬元蘇父女,兩人的刀法都境界甚高,姬元蘇得了千牛刀之後,學得庖丁解牛的法門,刀法更是突飛猛進,連孔雀山莊第一高手隻眼道人都敗下陣來。

招式和氣力孰輕孰重也是一個莫衷一是的問題。有說四兩撥千斤,有說一力降十會。武學中本來就有剛柔變化,孰弱孰強未可一概而論。

煉體、煉氣號稱神族兩大法門,一自四靈和龍族衰落之後,龍族崇尚智巧,三清四御為道家至尊,皆為太元聖母門人弟子,煉氣一道傳承獨盛。肉身成聖者鳳毛麟角。

凡間武學則有內家、外家之分,又普遍認為外家劣於內家,外家煉體,內家煉氣,煉體、煉氣互有短長,雖有盛衰消長,原無優劣之分。俗說‘以武入道’,將煉氣、煉體混為一談,認為武術和道術實有境界高下,未免太過想當然。

煉體、煉氣兩大法門本由盤古神王和太元聖母分別傳授。盤古煉體一脈,則有皇天、帝俊、刑天、夸父、夔龍諸神,太元聖母則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大弟子。皇天、帝俊皆為神王,太上老君則為道祖,神道和仙道之爭,在神族內部似乎從未停止。

皇天和太元聖母爭權失敗,逃往西方。帝俊斬殺刑天,奪得神王之位,共工又和祝融爭權,撞斷不周之山,弄得天怒人怨。結果煉體諸神兩敗俱傷,煉體法門也隨之衰落。

四靈傳承神族道術,對煉體法門的發揚光大確有不可泯滅的功績。但四靈爭雄,攻戰不休,同為龍族所滅。龍族子弟雖然煉體、煉氣皆有修煉,祖龍對於修行者防制極嚴,又捕殺了許多神獸,許多修行法門都從此失傳。

到了人族代興,因為體質較弱的關係,煉體法門想修煉到極高境地更加困難。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分別開宗立派,修行者大半出於門下,群趨於煉氣法門。

煉體古法既失,遂有武藝之名。左傳說,‘武者,止戈’。止戈即是非攻。事實上已是一種道術。實際武不過是爭殺之事,弱肉強食。中夏武術多向鳥獸求法,如華佗五禽戲之類。

伏羲畫卦、倉頡造字皆仰觀俯察,觀法萬類。武術的發源也是同樣道理。人類沒有筋骨之強,爪牙之利,勝於聰明智巧和善假於物。單論搏擊之術則頗有不如。鳥獸搏擊獵物是為了求食生存,是以其技術必精益求精,方能存活,招式無多,卻最為實用。如老虎撲、掀、剪之類。

中夏武術招式繁多,尤多模仿鳥獸坐臥騰躍,一招一式皆有其用意。後世武術衰微,便是脫離了武術克敵制勝的本意,拘泥於招式。前人創為招式,必是深知其中用意,才能捷如虎豹,一擊必中。後學師徒授受,只知亦步亦趨,已經隔了一層,徒然恪守分寸,只能淪為花拳繡腿。

四靈道術傳自神族,人類取法鳥獸,也算間接學得神族煉體之法。修行一道,創造與傳承都不可或缺。傳承既久,則刪汰和革新都十分尋常,天下道術絕非一人一派所能創設。

馬千里的速度、力量皆是一時之選,刀法精湛,幾乎沒有破綻可尋。刀也不錯,不過自然沒有辦法和戮仙劍相比。戮仙劍在誅仙四劍中最為鋒利,騶虞鎧雖然不像獬豸鎧、夔牛鎧,對於宿主的戰力提升很快,防禦能力卻非其他寶鎧可比。

明欽仗著雲梭玉步的高妙,一手持劍,一手握槍,身形如電,如入無人之境。馬千里速度不慢,說到身法奇詭卻遠為不如,只能跟在明欽身後打轉,眼睜睜看著手下士兵一個接一個倒下,氣得哇哇大叫。

明欽抖動長槍,搠翻幾個龍族兵,潛念神念,背上金光暴漲,幻化出鳳凰金翅,一個翻身殺了個回馬槍,朝馬千里迎面刺到。

馬千里不防有此,百忙中橫刀擋格,明欽冷笑一聲,長槍一甩,化作一條軟鞭,砰的一聲,在馬千里腦門上抽打了一記。這軟鞭雖是至柔之物,明欽以剛勁使出,勢可開碑裂石。換作常人,只怕立時要腦漿迸裂。馬千里修煉過煉體之法,筋骨強壯,不過讓明欽打了一記,仍是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吞天武帝

千尋洛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