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斯在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1章 戰國,月老志,風斯在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知道,‘祥瑞現,聖人出’,這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係。古人說,‘賢君擇人為佐,賢臣擇主而輔’。可惜天下雖然對賢君矚望甚切,聖人卻不世而出。而四靈對於人主中稍有氣象的往往能殫精竭慮,死而後已。赤心熱腸,真不可及。”

成凌崖談及那件法寶的由來,唏噓不已。

明欽在下界時也頗知古史,是以成凌崖稍一提點,便隱約察覺到世俗和道術家的不同觀念。

若以世俗的眼光來看,三皇五帝、夏商三代無非是一干明主賢臣開創事業。後人甚至以為史書漫漶涉及作偽,神話傳說不足憑信。

換作道術家的眼光又大大不同了。雖然經過堯舜之時天人大戰,東君大羿誅殺猰貐等六大凶獸,四靈遺裔從此分崩離析。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四靈依然影響著三界格局。夏、商、週三代皆是援引一靈來坐保神州。陰陽家所謂五德始終,實在並非無的放矢。

夏禹平治洪水,獲得神龜洛書。商湯得天書,文王得丹詔。商、周兩代都得到鳳凰的支援。羽族有五方鳳凰,雖然有玄鳥、赤鳥的分別,總歸都是羽族勢力。

四靈的說法,有說麒麟、鳳凰、貔貅、玄武的,也有說是麟、鳳、龜、龍,實質是不同時期勢力有所消長。理論上龍是不應該列入四靈的,龍是後起的族類,屬於四靈血脈混雜而生的。一到龍族崛起,逐麒麟、擊貔貅、臣玄武、納鳳凰,混一四靈,獨尊三界,以龍族的神靈自視,自是不屑和四靈並列的。

但是等到人族強大之後,龍族日漸衰朽,天人大戰時巫山神女瑤姬剷除十二孽龍,龍族的勢力才算是日薄西山,不過由於人皇伏羲兄妹有雷龍血脈,兩族淵源很深,而且臣伏了玄武,坐擁億兆水族,依然足以和鳳凰分庭抗禮。反倒是麒麟、貔貅因為和人族同處在山地上,領地日漸削奪。

周朝到了厲王、幽王之時,國運衰退。平王東遷之後,更是禮崩樂壞。只有強大的諸侯出來充當霸主,維持王權。孔子感嘆,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起初,周文王德行高尚,三分天下有其二,鳳鳴歧山,終於翦紂亡商。現在周室衰微,不但新興諸侯想取而代之。鳳凰威柄消減,四靈遺裔當然也不肯坐視。

當時春秋五霸都有四靈勢力暗中扶持,那時候戰爭頻仍,活脫脫一個後四靈時代。到了戰國時期,秦國一步步強大起來,天下的局勢便日漸明瞭了。

秦始皇掃空六合,被道術家稱作祖龍。但祖龍這個名號不是從始皇開始,也不是一個很褒義的稱謂。始皇是想要自我作祖的,所以廢除了帝王諡號,讓後代稱二世、三世直至萬世。但是他的願望很快就破產了。

太古之時有一個龍皇,混一四靈和天皇帝俊分庭抗禮,為龍族開疆拓土,往古莫比,所以自我作祖,號稱祖龍,又叫地皇。道術家將始皇的事業和龍皇相擬,似乎是無可厚非。

細究起來,卻不免有些名不符實。神州子民向來自稱龍之遺裔,所以這祖龍的稱謂實在有神州始祖的意味。人皇伏羲人首龍身,本就是雷龍之子,一畫開天,文明肇始。這才無愧於祖龍的稱呼,若從人皇的血緣推算,龍之遺裔固然無可否認。

否則若以龍族曾經統御萬方,人類廁身萬族之中,當其兇焰橫肆之時,固然不得不俯首稱臣。但是對於一種橫暴無人理的統治,不暗懷羞恥之心。當其冰銷瓦解、大快人心之時,反而來稱揚德業,以遺裔子孫自居,此種卑狹鄙陋的心理又何以自立於世間呢?

或者軒轅黃帝,誅除蚩尤,繼承神農氏德業,製衣作裳,垂拱而治,神州又自謂炎黃子孫,也可以叫作祖龍。

但往古聖王都是懷有謙德的人,自不會斤斤計較於稱聖作祖。

秦朝是歷史上有名的暴政亡國的短命朝代。秦始皇可說是治國無功,亡國有份,實在看不出多少過絕於人的地方。

秦、隋兩朝都是二世而亡,但是隋朝亡於煬帝,無可非議,秦朝看似亡於二世,實則導源於始皇。隋文帝楊堅恭行節儉,死的時候國家富足,若不是煬帝窮奢極欲,其實是足以維持的。而秦始皇三十六年沒有幹過一件惠澤百姓的好事,秦二世是有名的人頭畜鳴,只不過是順著秦始皇的道路變本加厲了而已。

秦二世和隋煬帝處境相似,而煬帝折騰了十幾年才把家底敗光,二世一繼位就義軍蜂起,以他的智力當然難以挽回局面。

秦朝的帝業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那是六代君王勵精圖治,一步一步蠶食諸侯到秦政這一代最終完成。

其實以秦朝的國力在昭襄王的時候天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間無敵,拔劍向仙

蘇菜

夜尋星

倪浪

蓮花樓之李相夷天幕看蓮花

一舟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