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九十章 創作,重生明星音樂家,錦瑟華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宮廷管轄的,第一個是教坊,教坊是管理樂工、領導藝人演出的機構。唐高祖建國之初,便設立了內教坊,教坊是歸太常寺管轄,屬於宮廷內部專‘門’設計的音樂教育部‘門’,目的是為皇帝提供娛樂‘性’歌舞表演。據《教坊記》上記載,教坊的成員有男有‘女’,還有兒童,總人數能達一萬人以上。教坊的教育要求嚴格,“凡習樂,立師以教,而歲考其師之課業為三等,以上禮部。”唐玄宗時,特別重視教坊這一專業的音樂教育機構,大大拓展了教坊的規模。共設五處教坊,其音樂教育形式是口傳心教的方式。
教坊的設立,客觀上為俗樂的不斷發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條件,促進了音樂分工,培養了一大批宮廷音樂家,音樂技能逐漸流傳入民間,促進了民間音樂的發展。
第二個是梨園,梨園是宮廷中培養歌、舞人才和器樂表演人才的地方。由皇帝親自組建並經常由皇帝親自組織排練,梨園中音樂教育內容多數是法曲,也有一些器樂的合奏,唐玄宗的創作也多半‘交’給梨園表演。可以說,它是宮廷音樂藝術‘精’華最集中的地方。從總體來看,梨園的學習內容比較窄,主要任務是演出和排練,梨園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較高水平的音樂家,如李龜年、雷海青、永新(‘女’)等皆為梨園藝人。這些人成為全國音樂界的‘精’華,為唐代音樂的高度興盛及其音樂分工化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較完善的音樂形式與內容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高水平的音樂人才;高度繁榮的音樂文化是音樂人才培養成果顯著的標誌和最好的說明。因此,音樂教育為唐代音樂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有利條件,不僅推動唐代的音樂繁榮,並對以後的音樂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於這些,杜甫有詩寫《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又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這教坊,也就是唐朝管理宮廷樂隊的官署,專業的音樂管理機構,感覺甚至比今天的各種音樂學院,更為專業。
而唐代的音樂表演,大都集器樂、歌、舞於一體,故後世研究者基本上將其歸於“唐大麴”,研究唐代音樂基本上也是以“唐大麴”為主。
秦放歌想要還原的《霓裳羽衣曲》也屬唐大麴,光這個名字,就能讓後世浮想聯翩,幻想那盛世唐朝的浩大磅礴之氣。在敦煌壁畫中,也能找到很多寶貴的資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