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六章 b小調奏鳴曲,重生明星音樂家,錦瑟華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最敬佩的地方。”
曾在理只微微一笑,他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對道家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加上他自己一貫又都是老好人的角色,說他與世無爭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秦放歌在這首B小調奏鳴曲裡,想要表達的,也正是他的這樣一種優秀品質。
在過去的歲月裡,曾在理對秦放歌影響最大的,不是他專業知識,而是他的人格魅力。
曾在理的人品,用上善若水來形容,就最合適不過!
這首奏鳴曲的主題,就是緩緩流淌,能包容一切的水。
張傑聽得心癢癢的,可他又看不到手稿,只能乾著急。他又不能去和曾在理搶手稿看,只能靜靜地秦放歌演奏。
秦放歌在做好準備,並醞釀好感情之後,這才在他期待的目光下,開始演奏這首B小調奏鳴曲。
這首曲子的風格,也大大地出乎張傑的意料。他本以為像秦放歌這樣子,以炫技流作品《野蜂飛舞》出名的傢伙,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應該是快速而激烈的。
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從一開始,秦放歌的演奏速度就沒有快起來過。
張傑雖然性子有些狂傲,但卻不是草包,他比很多人都清楚。秦放歌現在這樣的極慢板演奏速度,對一個人的鋼琴功底,要求更為苛刻。
很多學生都喜歡彈快的曲子,彷彿因此就可以不用動腦子,只用手去演奏就好。慢節奏的曲子,不用想也知道,最重的是感情,這也恰恰是絕大部分人的硬傷,沒有感情積累,真的很難彈好。看看那些早期就成名的鋼琴演奏家,沒幾個是以彈慢曲子出名的。感情人生積累不夠,就只能模仿想象,這樣彈出來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就拿張傑自己來講,他彈得最多的就是路德的作品。路德的作品是有相當大的難度,但研究的人很多,情感的話,大部分也都能理解。他再浪漫多情,敏感憂鬱,這樣的感情也是可以演奏出來的,因為大部分學生也都有這樣的感情。
像樂聖克利斯朵夫的作品,張傑就相當有自知之明,不輕易去碰,練習最多的,也就是那幾首廣為大家所熟知的作品。克利斯朵夫的人生就是個悲劇,他的確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才華橫溢,可他性格暴躁,曾經瘋狂地愛慕過一個姑娘,最後卻把人家給嚇跑了。他和公爵夫人有過一段情史,最後卻成了他顛沛流離,流浪異國他鄉的導火索。他一生中沒有成過家,參加過工人暴動,和人打過架,餓過肚子,隱居過,嚐盡過世間的苦楚。但這一切,並沒有擊敗他,反而成就了他偉大的靈魂,寫出了與人生,與命運,與社會抗爭的煌煌鉅作。
沒有社會人生積累的人,根本就不敢去演奏他的作品,儘管大家對他的評價相當高。就算是知名的鋼琴家,從來不彈克利斯朵夫的佔了絕大部分,有的鋼琴家則是隻彈克利斯朵夫,感覺就像是兩個極端一樣。
而克利斯朵夫的作品,從來就不是以炫技快速出名的,他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感情,那種緩慢但卻貫穿始終的各種感情。
正也是因為這樣,張傑也越發認清楚,秦放歌這傢伙絕對是個怪物。
他在這首B小調奏鳴曲中,最重視的,也就是情感的表達,還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那種。
張傑自認也是聽曲無數的人了,可這首曲子裡所蘊含的感情,他聽得卻很是迷糊。那些纏纏繞繞的,慢吞吞的,究竟是些什麼玩意,真是糾結死人了。就不肯來點痛快的嗎?
要是都像第二樂章裡面,那些優美動人的旋律該有多好,他這是文藝青年,不糾結不舒服斯基嗎?
可張傑偷偷看曾在理,他在聽這些樂章的時候,卻是相當地動容,那感覺,好像觸動到了他靈魂深處的東西一樣。
張傑看到曾在理眼角還有淚水劃過的時候,心中更是升騰起一一萬頭某種動物的衝動。
這感情,他和曾在理秦放歌他們,活在不同的兩個世界,張傑自己,怎麼就沒有那麼深刻的領悟和感動?是人生積累不夠的緣故?這尼瑪,秦放歌比他歲數還要小,即便他是創作者,沒人生歲月的積累,也創作不出來這樣深刻的作品吧!
“這首曲子寫得太好了!簡直寫到我心裡去了,秦放歌好樣的!”等曾在理聽完整首曲子後,淚流滿面忍不住發出這樣的感嘆時。
張傑更只能在心底哀嘆,難道自己一直活在夢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