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部分,民國大文豪,浪劍飛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到林子軒有意進入好萊塢發展後,黃榴霜下定了決心,當女主角的強烈意願戰勝了對未來的恐懼,大不了以後就拍攝國內的電影了。

林子軒之所以願意幫助這位華人女孩,一來大家都是中國人,能幫一把是一把,二來他想在世界影壇樹立一個正面的華人明星的形象。

黃榴霜剛好遇到了這個機會。

林子軒安排她先回中國生活一段時間,熟悉上海的環境,和明星電影公司的製作人員互相認識,有利於隨後的電影拍攝。

在他離開之前,《殺手李昂》在美國影院放映,反響一般,觀眾普遍認為這是一部還不錯的東方電影,僅此而已。

東方電影在美國不是主流,自然得不到熱烈的追捧。

派拉蒙公司倒是有意翻拍這部電影,他們覺得用美國演員加上更多的爆炸戲份和感情衝突應該能受到觀眾的歡迎。

東方電影在表達上太過含蓄了,不適合美國人的口味。

這便是《殺手李昂》遭遇的困境,中國觀眾認為太前衛,美國觀眾則認為太保守,中西方文化的調和並不容易,林子軒還需要繼續努力。

就這樣,他離開美國,前往英國。

登上郵輪,沒有帶著《高堡奇人》的書稿,他的心情較為放鬆。

林子軒在閒暇時會猜想那些被郵寄出去的書稿遭遇的命運,會不會被出版社出版,會對這個世界造成什麼影響,未來會變得不一樣麼?

沒有人知道,只能慢慢等待著時間的流逝,未來自然會給出答案。(未完待續。)

第二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操守

林子軒來到英國的時候,徐至摩早已回到了國內,他這次的歐洲之旅可以說非常的不幸。

1925年3月10日,為了躲風頭,徐至摩離開北平。

隨後途經蘇聯的赤塔、西伯利亞、莫斯科等地,並在莫斯科逗留三天。

除了觀察、聊天、看戲,徐至摩還探望了托爾斯泰的女兒,接觸了一些知識分子,拜謁了列寧陵墓與契訶夫墓園。

在此期間,他為國內的報紙寫了《遊歐漫錄》一文,記錄了他在蘇聯的所見所想。

他的觀察儘管浮光掠影,卻是真實的記錄,沒有狂熱的崇拜,只是客觀的敘述。

“入境愈深,當地人民的苦況愈發明顯”,赤塔車站上滿是三四歲到五六歲向旅客要錢要吃食的小孩子,以及衣著襤褸表情漠然無所事事的成年男女。

而蘇聯的知識分子“ 活像監獄裡的犯人或是地獄裡的餓鬼。”

至於蘇聯重要的文學家,托爾斯泰的女兒說:全跑了,剩下的全是不相干的……

正是這一次的蘇聯之行,讓他對蘇聯烏托邦產生了質疑,他看到的和中國國內宣傳的蘇聯完全不同,他甚至認為這樣的社會必將破產。

3月29日,徐至摩來到德國柏林,見到了他的前妻張幼怡,得知他的兒子不幸夭折。

受到打擊和心懷愧疚的徐至摩寫了懷念兒子的文章《我的彼得》。

他這次前來歐洲的主要目的是和泰戈爾會面,沒想到當他趕到義大利的時候,泰戈爾因病離開歐洲。返回了印度。

他在義大利逗留了幾周,然後去了英國和法國。拜會各國的文壇名流。

徐至摩拜訪了英國小說家哈代,正是那位寫作《德伯家的苔絲》的作者。

哈代還是一名詩人。想必和他會有共同語言。

這是徐至摩的一種嗜好,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去拜訪當地的名流,並寫在自己的文章裡留作紀念,就好像集郵一樣,只是他收集的是名人故事。

林子軒在美國的時候,徐至摩就已返回國內。

這個時代沒有全球通,聯絡不便。

一旦出國,就只能依靠電報通訊,而且沒有固定的收信地址。還要依靠別人的通知,等收到訊息的時候或許早已經錯過了。

林子軒是在來到英國後才得到徐至摩的訊息,他的到來受到了倫敦文學界的歡迎。

這和他把新文學叢書寄給弗吉尼亞伍爾芙有關。

伍爾芙把這批來自中國的小說和戲劇印刷出來,在文學圈裡流傳,並給予極高的評價。

在這個時代,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在亞洲擁有廣大的殖民地,和美國的保守主義不同,英國一直採取的是對外擴張的政策。

這或許就是島國意識。在骨子裡有著對外擴張和殖民的傾向。

所以,英國人對在遠東地區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