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部分,民國大文豪,浪劍飛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生的事情格外關注,特別是古老的印度和中國,更是英國文化界關注的重點。

林子軒的這套新文學叢書被認為是中國和英國文學界交流的象徵。

特別是林子軒的戲劇《雷雨》和《日出》更是備受關注。

英國的戲劇非常繁榮。這源於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這位戲劇家培養了英國人對於戲劇的熱愛,英國人因此而自豪。

相對於英國政府在遠東地區的殘暴統治。英國文學界的精英們則懷著人道主義精神看待遠東地區國家的反抗行動。

這很容易理解,就像中國文人攻擊北洋政府一樣。英國的文人對政府也極為不滿。

換一種說法,作為一名文化人。要有獨立的思想,不能屈從於政府的統治。

文人要有自己的操守,要反映社會真實的一面和批判社會的不公正現象。

這就是觀察社會和監督社會的職能。

只會歌功頌德的人不叫文人,因為會歌功頌德的人太多了,只有揭露社會的黑暗,批判政府的無能才能展現文人的價值。

批評政府對於其他國家的殘暴統治,正是英國文化界的一種潮流。

比如在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英國戲劇家蕭伯納曾聯合各國著名人士發表宣言,嚴厲譴責英國當局的殘暴行徑,支援中國人民的愛國運動。

弗吉尼亞伍爾芙曾鼓勵侄子前往中國參加那裡正在發生的大革命。

只是這傢伙到中國以後沒有參加什麼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而是和一位有夫之婦談了一場轟動一時的戀愛。

林子軒的戲劇《日出》被認為可以和法國作家巴爾扎可的小說《交際花盛衰記》相媲美,描寫了殘酷社會對於女性的摧殘,廣受英國文壇的好評。

弗吉尼亞伍爾芙甚至有把這部《日出》搬上英國戲劇舞臺的念頭。

冰欣的小說因為描寫中國女性在感情和生活上的問題而備受關注,魯訊和鬱達浮對於黑暗社會的揭露更能引起這些英國學者的共鳴。

他們認為透過這套書籍可以較為全面的瞭解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具有極大的價值。

於是,這套在美國備受冷落的中國新文學叢書在英國倒是受到了追捧。

這和兩個國家的文化氛圍有關,美國讀者較熱衷於暢銷小說,英國讀者更喜歡嚴肅文學。

這正是為什麼英國人認為美國人浮躁的原因,美國文學的根基還不夠深厚。

這一次,林子軒帶來了他的最新力作《蠅王》。

這種具有深度哲理性的小說正是英國人的最愛,而且還是荒島文學,對於崇尚自由和冒險的英國人來說,荒島是一種自由生活的象徵。

但《蠅王》顛覆了以往的荒島文學,呈現出了人性醜惡的一面。

英國文化圈的精英們非但沒有覺得不適應,反而被其中的哲理思考所吸引,認為這部小說描寫了整個世界的縮影。

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文化界開始了對於戰爭的反思。

如果把世界上的各個國家當作一個個孩子,英國無疑是其中最強大的孩子之一,其他被殖民的國家則是弱小的孩子。

那麼,強大的英國應該怎麼管理這座荒島,讓這座荒島繁榮發展,而不是毀於一旦。

這給英國的殖民政策提出了一個難題。

他們覺得林子軒在小說中表達了一個具有普通意義的世界性問題,光是憑著這一點《蠅王》就已經是一部經典小說了。

有了《蠅王》,林子軒在英國文化圈的首次亮相可謂是非常驚豔,震動了英國文壇。(未完待續。)

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能忘卻的紀念

林子軒在倫敦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參加各種文壇聚會,和倫敦的文化精英們交流。

這些人希望透過林子軒來了解真實的東方文化,而不是道聽途說。

在有關中國的文化和現狀上林子軒儘可能的客觀敘述,糾正西方人對於東方人的誤解,如果牽涉到別的話題,他就保持傾聽,偶爾發表意見。

沒有人全知全能,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還是不要妄發議論的好。

透過以前的書信來往,他知道這些人都較為大膽,特別是布盧姆斯伯裡團體的成員,經常挑戰現存的社會秩序和國家機器。

1910年2月10日,弗吉尼亞伍爾芙假扮阿比西尼亞的門達克斯王子,她弟弟亞德里安假扮她的翻譯,前往韋默斯訪問英國海軍的無畏號戰艦,得到了熱情的接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九八做星嫂

李一一

[網王]立海大的撿球替補

嬌綠

妖女修仙錄

無組織

甜心栽跟斗

閃啊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