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1部分,范進的平凡生活,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類。微服私訪,偶爾還要被人抓起來打。直到在羅山任虛擬知州時范進才知道,其實審案問案這一部分,在知縣的工作裡所佔比重並不大。
文教、農桑、祭祀、水利興修、基礎武備……看看衙門的六房,吏戶禮兵刑工,與朝廷六部一一對照就知道,實際上縣衙就是最基層的迷你小朝廷。縣令如果比做皇帝未免大逆不道,可事實上皇帝的工作下放到基層時,確實就是有縣令完成。一縣的民生系在縣令一人之身,於審案問案這方面其實倒是個小節。
以上元縣為例,怎麼讓自己管界之內的百姓生活好些,減少逃亡,怎麼振興經濟,怎麼讓民風淳樸,老百姓遇事想到打官司不是打架,這些都比問案來的重要。之所以古代官員希望民無訟甚至嚴格打擊訟師,一大因素就是希望減少自身工作量,讓自己少操點心。比起審問案件來,怎麼和吏員爭權才是縣令最需要做的工作。
舉個例子,范進看到的田地和丁口數字,來自於縣衙的魚鱗冊,那東西只能看看,壓根不能當依據。這冊子是二十幾年前整理的,人口遷移土地變更,現在還按這個收稅就純屬是緣木求魚。
那些管糧官之所以敢挾制上官,就在於他們手上有一本底帳。那上面的資料和資訊才是最真實有效的資訊,但是這種底帳父傳子繼,概不外授,是吏員書辦的傳家法寶,外人拿不到手裡。
縣令為了完成工作,最後只能向這些人妥協,換取彼此的合作。如果胥吏書辦都不和上官合作,這個知縣是很難做下去的。另一方面,上官也得敷衍。雖然大明有規矩府縣不見面,但是如果知縣不給府裡表達一些誠意,也會被人視為狂悖,未來也必然給你找麻煩。
范進第一時間便寫了信,打發範志高挨個衙門去送,包括兵部殷正茂,應天王世貞,沒一處落下。等到下午時分,範志高滿面通紅的回來,一看就知是吃了酒。
范進冷著臉道:“你倒是好造化,中午有人請酒?”
範志高憨厚地一笑,“還不是託九叔的福?順天府王老爺的家人王三哥請我吃了一頓酒,是在衙門附近的一家酒店,那裡的老闆娘的身段真是……”看范進朝他瞪過來,他才住了口,訕笑道:
“九叔面子大,人家非要請,小侄也不好拒絕別人好意。小侄牢記九叔吩咐,沒敢去和那女人搭訕,給九叔留著……”
“留你個頭!撲街衰仔!”范進一拍桌子,怒罵道:“不要以為你姓範,就怎麼都好。越是自己人,越要從嚴管束,你敢壞我的事,我就把你打發回家種田去!混帳東西!我打發你去是做正事,誰讓你去喝酒!”
“正事也在做啊,府裡答應了,先借五百兩銀子給我們使用,秋糧徵收的時候歸還就好。只等明天派人去辦了手續,就可以支銀。那位王三哥說了,看在九叔的名氣上,府裡只扣三成。”
“多少?”
“三……三成……”範志高怕范進再惱,連忙道:“人家說了,這已經是關照了。如果其他人來,最少是要扣一半的。從府裡借錢就是這個規矩。”
“一幫混帳,自己人放自己人的債還扣三成!”范進哼了一聲,暗自問候了應天府一干公人的祖宗三代。
江寧是個有錢的地方,而最有錢的地段莫過於秦淮河上那些秦樓楚館,那一條河流的不是河水而是黃金。雖然花捐是禮部進項,可是那些脂粉客以及清樓女身上隨便刮一點,也足夠吃飽喝足。
江寧上元兩縣以秦淮河劃分管片,東、北兩城區屬於上元,西、南兩城區屬於江寧,而秦淮河本身,歸應天府管。這些秦樓楚館只需要給順天府打點奉承就好,於上、江兩縣不需要搭理。
府裡拿走了城裡最大最好的財源,借公款的時候還有扣三成,這種常例自然讓人憤怒,他們都扣了,范進自己的那份在哪?再者這利息快趕上高利貸了,也難怪一般人不敢借。
按照范進給的福利標準,這三百五十兩銀子,大概也就是兩到三個月的開支。而且眼看就到了端午,這三大節日之一衙門不放假就算了,總不能連點福利都不發吧?這一算,就又是一筆使費。
最後一步就得是賣畫籌款……范進心裡暗自想著,如果不是自己現在不能離開管界,到秦淮河上去畫一圈畫下來,倒是可以收入一筆。眼下麼,就只好去給境內的富翁大賈那裡打打秋風,先借貸一筆資金,只要能運轉起來,其他怎麼都好說。
範志高道:“九叔啊,王三哥其實也跟我說了,九叔是好心,但是不知胥吏們的可惡,對他們太好了些。其實小侄也想說啊,咱們在鄉下時,與這些人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